醫療常識★手腕突冒「不痛小硬塊」別輕忽! 當心腫瘤已經跑到關節裡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上冒出慢慢變大的小腫塊,別輕忽!門診就有民眾的手腕突然跑出一個小小的硬塊,雖然不太痛,但就醫檢查之後,這才發現腫瘤已經跑到關節裡面,醫師立刻進行手術,進一步發現腱鞘巨細胞瘤侵犯關節囊,腕骨軟骨有磨損,幸好手術後並未再復發。而類似案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近半年來已有好幾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林家麟指出,腱鞘巨細胞瘤是手的第二大常見軟組織腫瘤,發病率僅次於腱鞘囊腫;最常發生在手和手指。

值得注意的是,腱鞘巨細胞瘤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基本上好發於30歲至50歲,女性偏多。如果不及時治療,病變可能會迅速增大,引起運動疼痛或損害正常功能。

林家麟說,臨床經驗,不少人都是從一個小的腫瘤慢慢變大,透過X光,可以清楚看到軟組織的硬塊,有時候骨頭有磨損;進一步超音波檢查,則可看到病灶不會隨著肌腱活動「它是一個硬的東西,而不是一個囊狀病灶」。

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統計,2014年至2018年的5年期間,林家麟就參與了腱鞘巨細胞瘤一共9人、10次手術。而完全手術切除仍是腱鞘巨細胞瘤的黃金標準治療。

林家麟提醒,為了美觀、避免功能喪失和神經受壓引起的神經症狀,腱鞘巨細胞瘤的治療得仔細的手術切除,雖然最理想的方面是盡量將腫瘤切除乾淨,但仍要追求平衡,因為切除的越乾淨,雖然比較不會復發,但相對而言併發症就會增加;反之,復發率就會增加,術前得有仔細評估跟溝通。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無菸醫院」國際金獎一半台灣拿走! 馬偕、成大等5家醫院好威

「放越久、致癌物越多」全台36款胃藥又爆雷! 食藥署評估全面禁用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高血壓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由於我們的身體自己會去習慣血壓高造成的症狀,所以往往患者對血壓問題並無自覺!新光醫院健心臟內科趙書平醫師提醒,正常血壓的定義為小於120/80毫米汞柱;如果收縮壓大於140毫米汞柱或者是舒張壓大於9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壓。然而,在醫院和家裡所測量到的血壓通常會有差異,...

閱讀詳情 »

東森綜合台《醫師好辣》聊「健檢的經驗」,楊羽霓害怕檢查婦科,從生完小孩到現在過了10年,才敢踏進婦科,檢查出胸部有2公分結節,最後因為太害怕,至今過了一年了還是沒去複診。賴薇如年紀輕輕,骨質疏鬆症狀比媽媽還嚴重,讓他大傻眼,陳保仁醫生說:「這叫白富美症候群。」 東森綜合台《醫師好辣》邀請到楊羽霓來分...

閱讀詳情 »

大陸近日又再爆出黑心食品,今次有大陸市民在街市買到一些注有膠狀物質的蝦,嚇得他們不敢食用,有賣水產的攤販表示,由於蝦經冷藏後再解凍會使蝦身變得乾和扁,就會注入明膠,使賣相更好,並增加重量。 有民眾在浙江溫州市的街市內,買到這種「膠蝦」,當時鄭小姐買了大蝦回家,怎料在剝開蝦殼清洗時,發現有一堆不明膠...

閱讀詳情 »

  (翻攝自wanhuajing,下同) 有一天,奶奶在幫孫子洗澡的時候發現脖子上有一片地方黑了,可是每天都是仔細洗澡的,為什麼會有黑的東西呢?於是就詢問了醫生,醫生竟然說這樣子可能是糖尿病的徵兆了,當時把奶奶嚇壞了。 這些年兒童有黑賴皮發病的機率都在上升,他們的年齡都是5到13歲發病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