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腳關節反覆脹痛 生物製劑才控制

手腳關節反覆脹痛 生物製劑才控制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58歲的邱小姐,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雖然按時用藥,但病情時好時壞,2年前開始,手腳關節反覆脹痛,起身、下樓都需要家人攙扶;她回診檢查才發現,其發炎指數飆高,經醫師建議使用生物製劑,病情才獲得控制。

傳統藥物治療無效 生物製劑穩定控制

收治個案的壢新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楊宗翰指出,該病患確診類風溼性關節炎已逾4年,主要以口服劑DMARD搭配類固醇、止痛藥,但經抽血檢查卻發現,CRP、ESR指數升高1至2倍,顯示DMARD藥物已無效,因此申請使用生物製劑,以每月一次靜脈注射方式,經過8個月治療,其發炎指數下降且穩定控制。

類風溼性關節炎 個人化治療為趨勢

楊宗翰醫師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為慢性自體免疫機能失調疾病,好發年齡為30至50歲,女性發病的機率高出男性3倍以上。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供治療,且治療目標朝向「個人化治療」,依照病患的狀況調整用藥,或是給予新型生物製劑藥物合併治療,能夠確實控制病情。

生物製劑治療 有效控制病情

楊宗翰醫師說明,類風溼性關節炎病患,當使用傳統藥物免疫調節藥、消炎止痛藥等口服藥,治療效果有限時,經評估可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可有效阻斷細胞激素或抑制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及B細胞,藉此達到控制病情的效果。

生物製劑種類多 多方評估選擇

目前市面上的生物製劑種類依不同機制分類有抗介白素6、抗腫瘤壞死因子、抗T細胞、抗B細胞等。楊宗翰醫師建議,可依施打方式、給藥頻率、治療後療效、施打後是否有抗藥性、施打方便性等,方面做為選擇的依據。

早期發現、積極治療 避免殘障失能

楊宗翰醫師強調,多數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早期發現、積極治療,都可穩定控制病情、緩解症狀,避免病情惡化,關節變形導致殘障失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7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青少年初次接觸毒品的地點最常發生在娛樂場所,有鑑於耶誕佳節及跨年活動即將來臨,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地提醒年輕朋友,若近期有機會前往娛樂場所時,應留意周邊環境狀況,不隨意接受陌生人的飲料、香菸、食品,才能提高警覺保護自己。台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身心醫學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台灣生活環境便利,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群逐年增加,為了維護消費者食用即食熟食食品的安全,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地針對市售滷味、麵食、三明治、飯糰、便當、漢堡、輕食餐點等即食熟食食品進行抽驗,共計抽驗50件,其中一件「排骨便當」衛生標準不符規定,不合格率2%。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人一卡片,勸親友戒菸!藝人昆凌擔任董氏基金會拒菸志工,邀請台北市13萬國小學童,把握歲末年初的立志戒菸黃金時期,以一人一卡片的方式,寫下對吸菸親友的戒菸關懷,鼓勵親友戒菸,也呼籲學童千萬不可以因為好奇,而開始嘗試吸菸。從小在澳洲長大的昆凌指出,澳洲目前已落實室內公共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中國大陸廣東省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又再發布新增1例H7N9流感確診病例,新增個案為居住在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的39歲男性,12月15日確診,目前病情危急住院治療中,此為中國大陸及香港入秋以來第9例,顯示H7N9流行風險及威脅增加。東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對53名密切接觸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