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醫藥記者 梁少珊 BNT疫苗開打,疫苗副作用又引起民眾熱議。BNT屬於mRNA類型疫苗,接種途徑為肌肉注射,鼎妍中醫診所院長林孟穎認為,BNT疫苗常見的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及發熱。也有少數案例為心肌炎。她也從中醫角度,分從飲食、運動、穴位按摩等方面,提供緩解接種疫苗副作用的方法。 至於中醫原理,怎麼理解施打BNT疫苗引起的副作用呢?林孟穎解釋,第一「寒主收引」,也就是冰冷引起肌肉緊繃,血液循環減速。第二「不通則痛」,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是常見的副作用。第三,發熱則是「正邪交爭」的過程。 另外,林孟穎補充,「陰寒之邪」容易引發水液代謝的問題,阻礙氣的循環,加重了疲倦、困重感,也可能暫時的導致腸胃不適、經痛、氣色差的相關現象。 林孟穎提醒民眾,注射疫苗前後各兩周、共四周的時間,不碰冷飲、寒性瓜果、滋膩的甜食、牛奶以及乳酪等奶類製品,還有生啤酒、油炸的飲食。 注射疫苗前後兩周運動發汗、岩盤浴發汗,也是快速緩解身體不適的方法,林孟穎警示,需要注意,心臟如果出現不適的現象要停止。 至於炒菜、做燉菜放置的溫性辛香料,諸如肉桂、八角、茴香、丁香,可以強化人體對抗寒冷以及祛溼的能力。 副作用呈現疲倦、困重感較明顯的人,林孟穎表示,四神湯、茯苓、山藥、薏仁等平性祛濕的食材,可以在這段時間多服用。 艾草是通知溫經通絡、祛邪避邪的辛溫之品,林孟穎認為,煮茶味道雖然略帶苦味,但可以加點黑糖,在這個時節服用會讓身體更舒服。 林孟穎解釋,所謂「八會穴」是對臟、腑、氣、血、筋、脈、骨、髓各有重要作用的八個穴位。 她建議搭配溫性的精油,例如桂枝、乾薑、肉桂、中國艾葉等,臟會章門、腑會中脘、氣會膻中、血會膈俞、筋會陽陵泉、脈會太淵、骨會大杼、髓會絕骨。其中陽陵泉、太淵、大杼、絕骨,將發揮功效、緩解疫苗副作用症狀。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
相關推薦
台灣研究找到免疫調節機制新方向 鎖定開發免疫治療標的藥物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有沒有足夠的免疫力,成為抵禦病毒入侵的關鍵。國內一份最新研究成果就發現,活化Wnt信息傳導途徑有助於提升T細胞的多功能性,扮演活化Wnt信息傳導途徑關鍵角色的PRMT1分子更可以做為T細胞免疫治療的標的物,讓免疫調節與免疫力提升有了更多新的研究方向...
閱讀詳情 »過年 情人節連襲後遺症 節日前後「四類人」求助門診增加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農曆春節、西洋情人節接連過了,但有些人的壓力卻是現在才開始,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身心科醫師陳怡如指出,其實過節前後身心門診往往量增,因為感情問題的求診者不在少數,多是因為自身情緒或維繫情感關係所產生困擾、壓力等,導致出現情緒障礙,不得不求助身心門診。 事實上,在國內身心門...
閱讀詳情 »十二歲以下兒童該施打新冠肺炎 COVID-19 疫苗?要選擇莫德納或BNT 兒童打疫苗會有副作用嗎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U.S.CDC 關於兒童COVID-19疫苗接種的常見問題,美國CDC針對兒童感染COVID-19風險、5-11兒童疫苗的安全性、兒童接種疫苗的好處、疫苗接種後是否會有副作用(心肌炎、心包膜炎)、兒童疫苗劑量與青少年及成人是否相同、兒童應該打追...
閱讀詳情 »【有影】本土+16!宗教春酒「吃唱團」4都續爆15人 航警發現「全新序列」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韓羽婕/台北報導 本土+1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新增16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其中新北房屋代銷公司群聚相關的宗教協會「吃飯唱歌團」確診越爆越多,該協會80多人一起吃飯後,有25人續攤到錢櫃唱歌,繼昨公布增8人確診之後,今日又一口氣確診15人,讓整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