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拔了2顆牙才發現搞錯 這樣治療三叉神經痛免受罪

拔了2顆牙才發現搞錯 這樣治療三叉神經痛免受罪

【NOW健康 陳木森/嘉義報導】58歲鄭先生近10年來飽受三叉神經痛之苦,曾誤認是牙痛而拔掉2顆牙,也做過2次開腦微血管減壓術及2次伽瑪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仍無法改善疼痛,輾轉到嘉義長庚醫院,醫師結合核磁共振、電腦斷層影像及導航系統定位技術,進行射頻燒灼治療阻斷痛源,終於讓鄭先生擺脫疼痛。

 

嘉義長庚醫院副院長暨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楊仁宗表示,三叉神經顧名思義有三個分支,分別掌管臉部上、中、下的感覺;造成三叉神經痛的病因機轉,目前認為是三叉神經在進入腦幹的區域受到血管壓迫,因而產生神經傳導短路現象。

 

病人常因「臉部或牙齒疼痛」症狀,先至牙科就診,因治療無效後再轉至神經內外科接受治療;唐朝第一美女楊貴妃,也被詩人吳草廬形容「齒痛自顰眉,君王亦不怡,此疾如早割,何待馬嵬時」,這應是中國史上第1個忍受三叉神經痛困擾的名人。

 

統計指出,三叉神經痛好發於50歲以上的族群,全世界每10萬人口約有4至13人罹患三叉神經痛。它是種嚴重的面部疼痛,發作前通常沒有預兆,但可由觸摸臉部、風吹、咀嚼、說話或刷牙所引發像電擊一樣的疼痛。

 

治療三叉神經痛,首先為藥物控制,以抗癲癇用藥最有效,但當藥物治療無效,或長期使用藥物產生暈眩、肝功能受損等副作用時,就需考慮外科介入。傳統開腦微血管減壓術有其手術風險,年紀大或合併有內科疾病的患者較不合適。

 

另1種方法為伽瑪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雖無傷口,但治療效果較差,醫療費用也較為昂貴;此外,射頻燒灼治療術亦是種簡單且值得推廣的治療模式,但要把1支細針放入腦內治療,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楊仁宗教授說明,任何疼痛都是依序由神經末梢、感覺神經、神經節、脊髓神經至腦部感覺區所產生的不舒服感覺。如果能夠在此傳導路徑中,找出關鍵位置來做神經阻斷術,對於疼痛的治療就顯得容易且有效多了。

 

然而神經傳導路徑相當複雜,想精準定位神經傳導路徑並非易事,必須仰賴高科技的輔助,手術中即時影像導航系統及電腦分析定位新技術,可以精準快速的找出神經節,進而有效治療疼痛。

 

嘉義長庚醫院創新結合核磁共振、電腦斷層影像及導航系統定位技術,醫師在病人局部麻醉的情況下,只要將1根細針準確的通過顱底橢圓小孔,放置到腦內的三叉神經節,再予以射頻燒灼治療,就可迅速有效的改善病人疼痛,時間僅需數分鐘,且無傷口產生,治療結束後病人即可返家,恢復正常活動,屬低侵犯性但有效的治療方式。

 

楊仁宗呼籲中年以上民眾,當顏面出現莫名的尖銳疼痛感且反覆發作時,可能是三叉神經痛找上門,應盡速至腦神經外科接受診斷和治療,以早點遠離疼痛,恢復美好的人生。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李珍妮女兒生父疑雲、于美人家變風波、高凌風夫婦離婚事件等,近來名人的孩子頻頻登上媒體版面,甚至淪為談話性節目八卦的內容;防制父母搶奪子女推動聯盟特別提出呼籲,希望透過政府管控、家長冷靜、媒體自律、民眾拒看,停止歪風!「防制父母搶奪子女推動聯盟」由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現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老年人容易骨折,但透過手術,即使是高齡百歲的人瑞也能重拾骨頭健康!今年高齡104歲的人瑞林王金鳳奶奶,中秋連假時,因在家中不慎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而就醫。經過審慎的檢查和評估後進行開刀治療,置換髖關節,不僅手術成功,林王奶奶術後恢復情況也十分良好。醫師表示,人瑞置換髖關節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醫療無國界!為了替全球醫療服務盡一份心力,台北醫院從2002年開始便與衛福部合作舉辦國際醫療衛生人員訓練中心,除了成功將台灣醫療推向國際舞台之外,今年也特地和外交部合作,舉辦國際醫療成果展暨愛心義賣活動,並將義賣所得全數做為國際病患緊急醫療救助基金。台北醫院林水龍院長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中秋過後,氣溫也跟著下降,而且早晚溫差也越來越大,使得心血管疾病極易好發;營養師提醒,秋後常有人愛進補,這往往使得心血管負擔增加,民眾最好能均衡飲食,並選擇膳食纖維多的食物吃,除了可增加腸道健康,還可提升免疫力。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表示,國人還有秋冬進補的習慣,其實,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