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排便一臉痛苦?兒童便秘這樣做 8成半年後免依賴軟便藥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裡小寶寶排便時,總是一臉用力又痛苦的樣子?大便還一顆一顆像羊大便?家長當心「兒童排便障礙和便秘」找上門了,醫師提醒,最好在發生3個月內應及早治療,臨床經驗顯示,只要及早介入、積極處理,日後治療成功的機率較高,約8成左右在治療6個月後,能夠症狀緩解而不再需要持續使用軟便藥物。

一名1歲大的新生兒就因為快一周沒有排便,被家長緊張帶往就醫,一見醫師就提及寶寶排便時,常常表情猙獰,大便也都一顆一顆的,擦屁股時,衛生紙上還有血,媽媽非常擔心是不是便秘了或者是腸子有問題?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許瑋芸表示,根據統計,全球約有3至10%孩童有便秘問題,症狀包括:排便疼痛、滲便、腹痛腹脹或食欲不振;而門診中大部分的兒科病人都屬於功能性便秘,只有不到1成的排便障礙肇因於腸道神經與蠕動功能異常。

臨床診斷功能性便秘,小於4歲嬰幼兒,只要出現一周內排便2次以下、糞便滯塞、排便疼痛或困難、直徑過粗的糞便、直腸內有大的糞塊等症狀,超過2項、持續1個月以上就達標準。大於4歲者,則再多每周1次以上的滲便、有過憋住大便的姿勢或意圖的指標,且每周有2項以上症狀、持續逾1個月(排除腸躁症之後)。

許瑋芸表示,便秘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其中特別好發於「4到6個月大添加副食品」、「戒尿布時期」、「開始上學後」3個時期,可能因為副食品含水分和纖維質不足,或如廁訓練、上學壓力讓孩童不敢排便,造成糞便滯留。

許瑋芸強調,排便障礙與便秘是兒童最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之一,多數為飲食及排便習慣不良所致,若已診斷便秘,建議及早介入處置,積極的重建良好的生活作息,必要時輔以軟便藥物,以提高日後便秘治療的成功率。此外,上廁所時不要同時進行其他會分心的活動,如:玩玩具、看手機或平板電腦、看書等。

照片來源: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產婦死亡主因篩檢偵測率失真? 長庚與亞洲6地建立亞洲特有資料庫

居家檢疫客不能住一般旅館了! 只有「獨棟、分層」防疫旅館能收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新北市幼兒園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群聚疫情擴大,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天上午在廣播節目受訪時表示,此波疫情還要再觀察1、2週,如果群聚都在「單一個點」的話,疫情就比較能控制,要防止「多點爆發」。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

閱讀詳情 »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顯示,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在確診後住院率是完全接種後民眾的17倍;若感染Delta病毒,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的住院率則是完成接種疫苗民眾的10倍。美國貝勒醫學院教授霍泰茲(Peter Hotez)指出,Delta傳染性高,打疫苗能有效降低住院、死亡風險,讓國內疫苗覆蓋率提...

閱讀詳情 »

新北板橋幼兒園群聚擴大,擴大匡列疫調後,發現此次確診個案大多集中在板橋某社區大樓,因此在PCR結果出來以前,學校會做預防性停課。針對新北停課狀況,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今增加13所學校、3170人預防性停課;這兩日已有16所學校、7369人停課。此外,在新北40萬名學生中,有2386位學生申請自主防疫...

閱讀詳情 »

新北幼兒園爆發Delta變異株群聚,新北市長侯友宜8日宣布禁止餐廳內用、不開放運動與藝文等場館至15日,不過常喊雙北是共同生活圈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並無跟進暫緩內用,但鼓勵多外帶、少聚餐。毒物專家招名威對此質疑,「雙北一日生活圈」不是口號,雙北市根本沒資格防疫步調不同步,「真的以為台北沒有案例?只是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