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操作機械手臂做手術! 王毓淇醫師:像阿凡達

操作機械手臂做手術! 王毓淇醫師:像阿凡達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以前有一個電影叫《阿凡達》,大家可能都看過,電影中軍人們坐在機器人裡熟練地操作,只要手一動,機器人的手就跟著動、動動腳,機器人的腳也會動。三軍總醫院婦瘤科王毓淇主任說,這就跟現在的機器人手術一樣:把機器人架到病人身上,而醫師進入操作台,控制機器手臂幫病人做非常精細的微創手術。

AI、機器人蓬勃發展 台灣手術領先國際

王毓淇主任指出,這幾年一直在講的AI、機器人產業,包括家裡機器人、各種工業機器人等都在蓬勃發展,其實手術室的機器人早已做了超過18年了!美國在大約西元2000年就已經核准機器人手臂的微創手術,在美國尤其像前列腺手術,已有80%是以此方式執行,另外還有30%左右的婦科手術也都透過機器人手臂來施行。

機器人手臂微創手術在2005年引進台灣,所以目前已經執行了13、14年,早就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而未來的手術,基本上都會慢慢往微創的方向邁進,機器人手術的進行勢必也是未來的趨勢。

執行近500例 過來人給年輕醫師的話

王主任分享,越來越多醫師都會慢慢往機器人手臂手術的方向跟進,像他自己就已經執行了將近500例。他常跟更年輕的學生或年輕的醫師們分享,其實機器人手術、微創手術是傳統手術的延伸,還是要做好基本功,就像去少林寺練功夫,做好蹲馬步、挑柴、打水的動作,是最重要的。

王主任補充,施行傳統手術的人,必須對人體解剖很了解,當對傳統手術非常了解後,才能跨步進入微創手術、腹腔鏡手術、機器人手術。一步一步來,絕對不能躁進,才能把傳統手術、微創手術、機器人手術都開好。

機器人手術 傷口小恢復快隔天拔尿管!

機器人手術含括在微創手術的範疇之內,經年累月已經得到了驗證,只要傷口越小,病人恢復一定就更快,隔天就可以拔尿管、行走。傳統大傷口的粘黏程度一定會比較厲害,失血量也較多,疼痛感更大,恢復也比較慢。以整體而言,手術費雖然較高,但相較於傳統手術,微創治療對需儘速返回職場的人絕對有幫助,這是一個世界的趨勢,也是世界的潮流。

【延伸閱讀】

泌尿外科好助手 達文西手臂精準下刀

AI人工智慧 達文西機器手臂誰與爭鋒?!

婦癌手術新進展 達文西機器手臂厥功至偉

摘膽不留疤! 達文西機器手臂神乎其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7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當你全身都是病的時候,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價值?今年93歲的蔣烈爺爺曾罹患心肌梗塞、腎結石、心律不整、鼻咽炎和肺氣腫等疾病,甚至得仰賴氧氣筒才能入睡;儘管去年又罹患帕金森氏症,蔣烈爺爺仍不改開朗的個性,更充當小隊長,帶領42位老不休騎士舉辦誓師大會,向大家正向宣告即將出發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台中市去年共有1141人感染結核病,其中65歲以上感染者逾半數,且男多於女。台中市衛生局指出,長者免疫力較弱,受到感染發病的機會比較大,而男性的社交生活比女性多,感染的風險相對比女性高。根據結核病通報系統顯示,台中市去年共有1141人,以年齡層分析,65歲以上最多感染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洗澡,對一般人而言是相當平常、簡單的事情,但對於高齡且失能者而言,卻成為一種奢望!然而,彰化縣卻有行動沐浴車,讓失能的銀髮族可以輕鬆洗。目前低收、中低收入戶採全額補助;一般戶則是補助300元,自付300元。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以來,65歲以上老人所占比率持續攀升,102年...

閱讀詳情 »

冬季注重食補,而在春天最好的進補就是去活動身體、曬太陽,把在冬天變生鏽的筋骨和臟腑重新活絡,散步、登山、騎單車、慢跑、打羽球都很適合。 御絨中醫診所廖千慧主任醫師表示,春在五行屬木,木對應的臟腑是「肝」,對應的顏色是「綠」,所以在春天要把握時機,積極地保養肝臟,可以多食用當季的綠色食物,例如:花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