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一代藥物雙管齊下 助患者一掃憂鬱症陰霾

新一代藥物雙管齊下 助患者一掃憂鬱症陰霾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30歲的小珍情緒低落加上失眠已持續近1個月,過去喜歡四處爬山看海的她,現在都提不起勁,偶爾會出現想不開的念頭,每一天睜開眼,她對這個世界一點期待也沒有。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提醒,憂鬱症的九大症狀包括:情緒低落、失去興趣、體重減輕或增加、失眠或睡眠過度、精神激昂或遲滯、無價值感或罪惡感、充滿疲倦感、注意力減退、反覆想到死亡念頭,若發現身邊的親友出現九大症狀中的五項,並持續2周以上,請進一步關心陪伴就醫。

醫師:未被看見的憂鬱症 將造成社會失能

在台灣還是有相當高比例的患者未就醫,或是未穩定回診治療,張家銘理事長觀察,大家仍普遍對憂鬱症的認識不足,甚至因疾病汙名化,導致患者即使已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勁,仍對主動到精神科就診,心裡感到排拒或是恐懼。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秘書長林皇利補充,當憂鬱症患者未能及時治療給予幫助,造成的絕不是個人的情緒低落問題,反而是社會失能的現象,對勞動力與生產力將產生不可小覷的影響。

4-8周效果不彰 新一代抗精神病藥輔助改善

目前憂鬱症在治療上會根據患者的輕重程度給予建議,林皇利秘書長說明,像是小珍這樣的案例,初期會先以抗憂鬱劑搭配運動、心理諮商輔助,然而經過4-8周觀察症狀仍無明顯改善,會建議以傳統情緒穩定劑合併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來加強效果,調節腦中多巴胺神經物質,改善持續低落的狀況,治療效果上,可顯著下降患者意圖自殺的風險,進一步幫助患者回到社會、回到生活。

陪伴、支持、關懷 助憂鬱症患者走出低谷

憂鬱症是綜合「生理、心理、社會」等多重因素交疊的精神疾病,張家銘理事長提醒,除了藥物上的治療,親友的陪伴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要使用同理心傾聽、支持、關懷,「讓對方相信事情會愈來愈好,他/她也已經很努力了」能有效幫助患者走出憂鬱低谷。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3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歲末年終有一連串的節日到來,怡仁綜合醫院為慶祝耶誕佳節,特別舉辦走動式關懷活動,該院李典穎院長更化身聖誕老人,與民眾互動送上祝福,和大家一起歡慶聖誕佳節。同時,為加強與在地民眾的互動並延續聖誕氛圍,怡仁醫院還邀請楊梅靈糧堂至院內報佳音,以及喜憨兒基金會演奏烏克麗麗,緊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蔡孟泓報導)孩子的爸媽快看過來,你可知道長高也有密碼嗎?並不是父母高大,孩子就保證長得高,也不是父母矮小,孩子就天生註定長不高喔!小兒科醫師丁綺文累積10年生長門診、治療3萬人次以上的經驗,提出「成長年3322」長高密碼,依據此密碼,把握成長關鍵期,想長高並不難。成長年3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一位從事時尚工作的OL,某天摸到頸部左側有個不尋常的硬塊,趕緊至醫院就診。經甲狀腺超音波與細胞穿刺檢查後,發現左側甲狀腺,疑似有一顆不到1cm的惡性腫瘤,她因工作需參與許多社交活動,傳統手術會在頸部留下道長疤痕,影響美觀,經醫師評估與建議,採以「經口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擔任教職的陳老師(化名),三十年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RA),她不放棄治療,勇敢面對疾病,目前病情控制理想,獨居的她,終於在七十歲這年,赴美與親姐姐重逢,完成了這場近30年的願望。類風濕治療勿延遲 當心關節破壞與共病風險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