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型藥物輸送系統 可望造福心血管病友及癌友

新型藥物輸送系統 可望造福心血管病友及癌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謝清河、羅傅倫(Dr. Roffler, Steve R.)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具導航能力且可重複投遞之新型標靶藥物輸送系統」,藥物、幹細胞或血管生長因子得以精準輸送至人體患部,能促進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再生。此項技術將為糖尿病引發的下肢缺血患者帶來福音,也可望應用於癌症治療。此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並被選為重點論文,向世界主要媒體發文介紹。

標靶吸附藥物 得以精準達治療部位

謝清河團隊利用「抗體與受體具專一性結合」的概念,將由羅傅倫團隊所研發的抗聚乙二醇(anti-PEG)抗體,與生物可分解之水凝膠(hydrogel)共同混合後,注射至治療部位建立「標靶」。接下來注射帶有PEG的藥物,經全身循環後,仍會被引導到水膠注射的標記位置,標靶將如磁鐵般吸附藥物,藥物得以精準到達治療部位。

羅傅倫博士表示,通常只有少於1%的藥物能抵達患部,藥物也無法在患部久留。透過新型的藥物輸送系統,我們可以讓藥物維持在正確的位置,增加治療效果。

已成功治療老鼠及蘭嶼豬下肢缺血

論文第一作者吳佩蓉表示,此技術歷經4年的研發與實驗,已成功治療老鼠及蘭嶼豬下肢缺血。以實驗老鼠為例,首先替缺血的下肢建立藥物標靶系統,再分別注射兩種不同生長因子,一個保護血管免於傷害,另一個則協助新血管的生成,療程結束後老鼠下肢的血液流量增加40%,證明該技術確能協助血管新生。

新技術提升多種藥物的標靶治療

謝清河強調,此技術可提升多種藥物的標靶治療,並降低藥物使用劑量,減少對其他健康組織的毒性。期待此技術能盡快進行臨床試驗,未來將嘉惠心血管疾病患者;藥物傳輸平台也可望應用於癌症治療,藉由提升藥物的療效,減少副作用發生。

有效的藥物傳輸 促進研究加速邁進

近年許多研究致力發展多重蛋白質藥物療法,或經由連續給藥的方式治療心血管疾病,可惜成效仍十分有限。謝清河指出,新藥開發、創新醫材或發展治療心血管疾病之細胞療法,都需要仰賴有效的藥物傳輸系統,這項再生醫學的科技突破,將可促使相關研究加速邁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1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女嬰因左大腿長了怪東西,父母趕緊帶著女嬰就醫檢查,醫師發現先天性血管畸形瘤,但考量孩子太小,因此不敢動手術。直到女嬰學會走路後,腿上的瘤腫成像水球般,嚴重影響孩子走路,經過父母和醫師討論考量後,確定女嬰腿部腫瘤屬於局部性,沒有侵犯深部的血管、神經等範圍,經手術完全切...

閱讀詳情 »

兩岸三地,醫生、企業家一致好評見證! 每天喝【種子熱穀漿】x【排毒蔬果汁】,5分鐘喝出抗癌力 100道獨創「對症養生飲品」大公開! 癌症、高血壓、糖尿病、三高、老化,開始改善!   植化素達人、知名養生專家──君君老師,首次出書 人為什麼會生病呢?簡單來說,現代人長期吃太好或吃錯,讓身體的...

閱讀詳情 »

◆每天五分鐘,用蔬果精力湯和穀漿為自己排毒 從事自然醫學及擔任養生節目的老師多年,我從二○○八年開始,每個星期都有一小時的養生節目,每集針對不同主題,設計四∼五道植化素對症食譜。至今已 幾百集,並累積幾千道對症食譜,大家都覺得,這些對症食譜非常好且受益良多,希望我能出書。為什麼到現在才出書...

閱讀詳情 »

日前一名35歲的男子因躺床上玩手機時感到雙手麻木無力,幾天不見緩解,於是到醫院求診。診斷結果卻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因長期低頭玩手機,這名男子的頸椎已退化到了70歲老頭頸椎的程度! 在這裡提醒你,一定要關注自身的頸椎健康。頸椎摸上去很硬、很涼,而且一轉就會嘎巴嘎巴響,其實,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