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思維! 糖尿病用藥五指標有助醫病共決策

新思維! 糖尿病用藥五指標有助醫病共決策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五指標擺脫服藥困擾 打造醫病良好溝通工具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與國健署合作的「台灣地區歸因於可介入危險因子之主要疾病死亡負擔」研究報告指出,高血糖位居國人死因的危險因子第一位,對健康的危害高於抽菸及高血壓。而除了死亡風險增加,糖尿病對於患者生活品質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包含因血糖控制不佳、擔心引發其他併發症所造成的不安全感;害怕服藥造成低血糖或其他副作用;服藥顆數過多、頻率過高產生抗拒或厭煩等心理因素,種種原因都可能影響患者對治療產生疑慮。

所幸現今隨著醫藥發展,糖尿病治療有更多的選擇;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鄭畬方建議,患者可透過穩定持久控糖、服藥頻率減少、減輕肝腎負擔、避免低血糖以及降低副作用等五大用藥指標,與醫師討論對治療方式的期待,量身打造個人化用藥。

鄭畲方說,糖尿病藥物首重確實降低血糖,然而藥效也可能隨著患者藥齡增長而減弱;因此,患者應定期監測用藥後的血糖數值,若數值產生異常波動,應立即與醫師反映,討論是否需調整劑量或換藥。

粉領怕胖自行停藥 須服十倍藥量才能穩控血糖

曾有一名30歲的糖尿病患者葉小姐,治療初期因服藥而體重上升及產生低血糖等不適,因此自行停藥,結果反而造成血糖失控,服藥量從每天兩顆增加到二十幾顆。在與醫師討論,因應相關的副作用調整用藥後,不再因服藥而體重增加或低血糖,患者發現自己能簡單控制血糖與體重,因此建立起治療信心,更積極服藥與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                      

鄭畬方指出,臨床觀察,服藥頻率愈高,服藥順從性愈低,便容易影響血糖控制不佳,而又增加用藥,形成惡性循環,造成後續的血糖控制更為困難;因此,許多醫師在開藥時,都會盡量減少患者的用藥數。此外,部分患者也會擔心用藥數量過多會對肝腎造成傷害,而自行停藥減藥,反而影響血糖控制,造成肝腎器官的不可逆傷害。

新一代DPP4抑制劑減少肝腎負擔 醫病共決用藥沒煩惱

另有一名糖尿病患者王小姐是一位大學生,治療初期積極用藥而獲得穩定控制,王小姐認為血糖回歸正常,又自恃年輕,認為長期服用西藥反而傷身,便自行停藥,也不再回診定期追蹤,結果不到一年,就因血糖超標造成器官衰竭再度送進醫院。鄭畬方說,新一代DPP4抑制劑對肝腎負擔少,患者若有此疑慮或本身已有肝腎功能問題,也可主動與醫師討論用藥。鄭畬方更鼓勵患者,透過用藥五指標主動與醫師討論,除了良好控制血糖外,更期望能減少未來併發症的發生機率,讓糖友也能享受美好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0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正顎手術」是一種可以改善顏面的前後、中線、比例的關係,讓咬合更好,臉型更好看的手術方式,該手術已具有久遠的歷史,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近幾年來仍有許多突破,讓外科醫師在執行「正顎手術」時能夠更好、更精準、安全。模擬3D正顎 醫病溝通更順暢彰基口腔顎面外科主任暨醫療3D...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被職棒球迷暱稱為「萬人迷」、「輝老大」、「輝總」的兄弟象前總教練王光輝,今(30)日早傳出死於肝癌,享年56歲,令球迷感到震驚。王光輝於去年球季結束後,確診肝癌,當時已到晚期,歷經半年多來的治療,病情持續惡化,日前轉至安寧病房,今天不幸病逝。 現為中信兄弟隊三壘手、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8月28日至29日高端新冠疫苗接種最後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計算,總共施打84,573劑,一周來總共施打64萬劑,但台中再傳不良反應,個案全身抽搐;另一方面,未來是否洽談增購輝瑞BNT疫苗,指揮官陳時中說,要看國際狀況目前已增購莫德納,不過日本傳出莫德納有異物,安...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廖國安報導常說小時候胖不是胖,但孩子體重過重,很容易在成長期間受到嚴重影響,根據調查,體重超過95百分位的小朋友,有超過4成比例會有高血脂問題,另外也比同年齡的孩子擁有更多脂肪細胞,長大後肥胖的可能性自然更高,台大食品博士「樂樂」更指出,體重過重甚至可能會有睡眠呼吸中止的問題。許多家長認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