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持續吐奶別以為正常! 當心「急性中腸扭轉」致命

新生兒持續吐奶別以為正常! 當心「急性中腸扭轉」致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產後第5天,喜逢第一胎的玟玟和先生在月子中心準備休養,但才過幾個小時,護理師就發現寶寶喝奶不但會吐,甚至伴隨膽汁,交代夫妻倆必須立刻帶孩子到醫院;經急診醫師安排電腦斷層後顯示,寶寶出現中腸扭轉的現象,已嚴重影響小腸的血液供應,須立即手術以避免腸子壞死。

急性中腸扭轉 嚴重將導致死亡

亞東醫院小兒外科主任許琪琪表示,急性中腸扭轉對一般人來說是個非常陌生的疾病名詞,但對小兒科或小兒外科醫師來說卻是可怕的地雷,只要稍有延遲診斷和治療,就可能造成大量的腸子壞死,導致病人必須終生依賴靜脈營養維生,甚至死亡。

許琪琪主任補充,急性中腸扭轉多發生在新生兒時期,最典型的症狀是出生後能正常喝奶排便,但3~5天後突然發生大量膽汁性嘔吐。

治療急性中腸扭轉 即時手術是關鍵

在治療方面,手術是唯一的選擇且必須即時。除了把腸子旋轉復位,也得把十二指腸及腸系膜根部處的沾黏鬆解,並將闌尾切除。許琪琪主任說明,手術的方式包括開腹術及腹腔鏡手術,不過也有報告指出接受腹腔鏡手術的病童,腸扭轉復發率較高,可能原因是腸系膜根部分離不足,術後沾黏較少等因素,反而增加扭轉的復發機率。

延誤治療恐致「短腸症」 寶寶持續嘔吐快就醫

手術後通常5~10天腸道功能就會逐漸恢復,但若延誤治療導致腸子缺血壞死,則就必須切除大量的小腸,病人會因「短腸症」需終身依賴靜脈營養,等待日後小腸移植的機會。

許琪琪主任呼籲,有先天腸子旋轉不良的病人,約90%會在1歲前發生症狀,因此,如果寶寶有持續嘔吐現象,甚至伴隨膽汁性的嘔吐,須盡快前往醫院就醫,以避免腸道壞死的遺憾。

【延伸閱讀】

「預防性注射」 扭轉8歲血友病童輪椅人生!

多發性骨髓瘤減少併發症風險 醫:「口罩要戴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7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20歲多的曉美(化名),是位身心障礙者,從青少年時期持續進行復健治療,但因缺乏專長及工作經驗,在媽媽的支持下報名烘焙班,訓練過程中從烤焦麵包,到如今已經能夠獨立完成麵包、蛋糕製作,期待完成技術士證照考試,順利踏入職場成為麵包師傅。複合式烘焙班 8成可取得證照為提升身心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5歲許女士,2015年因左足踝3x5cm潰瘍,持續6個月內四處求醫皆無顯著效果,傷口換藥半年完全沒有縮小或改善情況,反而左小腿反復腫脹,傷口周圍皮膚明顯發黑,當作下肢循環病變治療卻無癒合跡象。正當她快要放棄治療的時候,經朋友介紹至市立台南安南醫院就診,安排檢查後發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月底就是西洋的萬聖節了!「不給糖就搗蛋!」是萬聖節小朋友最喜歡的活動。然而,有一種小朋友平常如果不給糖,不但不會搗蛋,甚至會出現冒冷汗、臉色發白、腹痛、嘔吐等情形。吃了糖 恢復精神活力日前,有一個3歲小男生被祖父母帶去掛急診,主訴肚子痛而且三天沒大便,急診室醫師給予浣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高齡社會真的來了!根據內政部統計,至今年8月為止台灣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已達13.6%,即將脫離「高齡化社會」正式邁入「高齡社會」。50歲後骨質流失速度加劇,根據資料顯示,104年女性骨折人數比過去10年增加1.5倍,30歲開始下降,到50歲時最為關鍵;男性骨密度則是從4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