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興「坦布蘇病毒」台灣蚊子首見驗出! 專家剖析關鍵要民眾安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媒體披露,台灣研究團隊首度在台灣北部及中部的蚊子發現人畜共通新興傳染病「坦布蘇病毒(TMUV)」,為繼馬來西亞、中國、泰國之後,第4個發現這個新興病毒的國家。而國內感染症專家齊聲認為,影響應該不大,因為對人類來講是不顯性的感染,不會有臨床症狀,畢竟跨物種的感染一般來講並不容易,得經過長時間的演變,才有可能像日本腦炎、登革熱造成威脅。

坦布蘇病毒和登革病毒、茲卡病毒及日本腦炎病毒一樣屬於黃病毒屬,該研究團隊則是在去年6月在台灣北部溼地的環紋家蚊及中部豬舍附近的三斑家蚊首度監測出坦布蘇病毒,且發現的是新型病毒株,目前僅台灣有。

值得注意的是,坦布蘇病毒的傳播途徑與日本腦炎類似,主要透過蚊蟲叮咬感染家禽,不過,研究團隊進一步採集附近的野鳥及雞、鴨、鵝等家禽,則沒有發現異常,也沒有發現感染坦布蘇病毒的個案,是否會感染人,現階段沒有科學證據。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主任兒童感染科黃高彬直言,新興病毒現跡影響應該不大,因為對人類來講是不顯性的感染,不會有臨床症狀,有抗體亦不代表曾經發病過,這是一種跨物種的差異。

黃高彬說,基本上並不需要特別預防坦布蘇病毒,因為其有90到95%是不顯性感染,即使有感染、有發病者也占的是少數;也提醒民眾不必過度擔憂,吃鴨子、接觸家禽不會感染,因為其須經由媒介來傳染,就像登革熱跟茲卡病毒跟埃及斑蚊有關一樣。

跨物種的感染一般來講不容易,黃高彬強調,就像新冠病毒在貓狗身上要感染人類也不容易啊,要演變成顯性感染「可能要幾百萬年以後」。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說,一般黃病毒的模式,是經由蚊子叮咬動物再叮咬人,關鍵得看病毒會不會感染人,對人有沒有致病性,黃病毒過去對人還是常常會引起一些症狀,所以就要看這株病毒過去對人的紀錄如何。

張峰義指出,不管登革熱或黃熱病,蚊子大部分只是媒介而已,一旦有病毒,可以在蚊子身上存在幾個禮拜,甚至帶在卵裡,但最終還是要看天然宿主在哪裡存在,本來就有這些病毒傳來傳去,沒有停過,未來也還會再有。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百歲人瑞鬧腹痛「沒膽結石也膽發炎」 病情還更快、更嚴重

高雄爆首例日本腦炎! 6旬男子「發燒、頸僵」急送加護病房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早開打第三劑,只要是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且滿5個月的1到3類對象,都可接種莫德納疫苗作為追加劑,台大醫院院方今(6)日就安排醫護人員開始施打第三劑,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也在一早9點前就順利施打完畢,他也呼籲處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快點打好打滿第...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已經趨緩的本土疫情,在國際間新變種病毒Omicron竄起之後,再添新威脅,也讓中央到地方紛紛加緊「催打」疫苗的速度,台北市衛生局今(6)日公布最新統計,設籍台北市12歲以上民眾、尚有37萬人連第一劑疫苗都還沒有打,呼籲民眾盡速接種疫苗,完備保護力。而台北市也祭出1...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性騷擾近年激增亦備受關注,根據衛福部統計,2020年性騷擾申訴案件總計1219件,排名前3大性騷擾行為依序為:「趁機親吻、擁抱或觸摸胸、臀或其他身體隱私部位」(41.26%)、「展示或傳閱色情圖片或騷擾文字」(16.65%)及「羞辱、貶抑、敵意或騷擾的言詞或態度」(1...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現代人的社交活動有一大部分已經從實體轉向網路,但隨著上網時間更長,「網路霸凌」的現象也加鉅了,在台灣,尤其流行各種大大小小「靠北XX」網路社群,但國內最新調查就發現遭受網路霸凌者,有超過6成被某些人莫名攻擊或指責,董氏基金會便推出「預防網路霸凌」影音教材前進校園,要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