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加入「靠北XX」助長網路霸凌? 一招教你辨識網路霸凌三大奧步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現代人的社交活動有一大部分已經從實體轉向網路,但隨著上網時間更長,「網路霸凌」的現象也加鉅了,在台灣,尤其流行各種大大小小「靠北XX」網路社群,但國內最新調查就發現遭受網路霸凌者,有超過6成被某些人莫名攻擊或指責,董氏基金會便推出「預防網路霸凌」影音教材前進校園,要教青少年如何從3個面向辨識網路霸凌。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全球有70.6%年齡介於15到24歲的年輕人曾遭受網路暴力、霸凌和騷擾。在台灣,兒福聯盟2021年調查也發現,遭受網路霸凌者,超過6成被某些人莫名攻擊或指責、5成收到他人傳送的激烈批評訊息或留言,4成5曾被他人在網路上散播傷害自己的不實指控或謠言。

網路霸凌的現象在疫情期間變本加厲,根據美國L1ght組織在2020年調查指出,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路霸凌的現象足足增加了7成,全因為疫情影響無法外出與他人互動,使上網時間更長,其中又以「詆毀」的網路霸凌方式最影響青少年的身心。

臨床心理師李筱蓉說,網路霸凌可能對青少年造成的影響,包含:產生憤怒、焦慮、恐懼、憂鬱等情緒反應,飲食、睡眠行為改變,人際互動、學習反應受到干擾,出現低自尊、甚至產生自殺念頭。

李筱蓉就曾收治個案,只是因為留言意見不同,便遭受特定網友激烈抨擊,甚至被追蹤數位足跡、傳送不雅文字和恐怖圖片,造成失眠、做惡夢,情緒極度困擾。遇到這類狀況,她建議青少年不要獨自承受,可清楚表達立場之後,暫時不再觀看和回應,必要時截圖或保存證據,並且向親友甚至專業人員求助。

董氏基金會今年便與明倫基金會、友信醫療集團合作推出3部短片及教案,教青少年從三個面向辨識網路霸凌,包含詆毀(在網路上發布不利他人的訊息,以破壞他人形象)、排擠(故意將某人忽略,創建社群中的人際小圈圈)、爆料(未經他人同意,任意散布、傳播他人信息、秘密、照片或影音於網路)。

葉雅馨指出,不論老師或家長,都可以應用這3部影音教材,引導青少年建立防治網路霸凌的能力、適時尋求協助,及從旁觀者轉為發聲者,才能無憂的享受網路帶來的便利與樂趣。「預防網路霸凌」影音教材,可至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Youtube觀看https://www.youtube.com/jtfmh。

照片來源:董氏基金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最新性騷擾申訴破千件 「強吻、襲胸襲臀」最多人受害!傳色圖簡訊次之

直線總看成弧線? 年逾50歲有這症狀恐是「眼睛的癌症」找上門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X光片呈現黴漿菌感染情況。(圖/好醫師網提供) 優傳媒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發燒、咳嗽是孩童生病時最常見的症狀,5歲陳小妹妹因反覆高燒達40度及劇烈咳嗽,經胸部X光發現有大量肺積水約500cc(相當於1瓶可樂),經插胸管引流胸水,血液及胸水檢驗結果是黴漿菌感染引起大量肺積水,即使入院便使用正...

閱讀詳情 »

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陳兆煒醫師。(圖/由好醫師網提供) 優傳媒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失智症可能找上任何人!一位60多歲已退休大學校長連續一段時間發生忘東忘西、剛發生的事情一轉眼就忘了,不停地重複詢問等情形。由於不覺得自己有生病,校長一開始對就診十分抗拒,最後還是在家屬百般勸說下才願意就診;就診後...

閱讀詳情 »

台灣急診的方便性與可近性,在全球首屈一指,卻也出現資源不夠、壅塞問題! 潘若迪、Ruby(盧春如)、日前上緯來《醫次搞定》錄影,潘若迪說自己曾練舞練到左手脫臼,大半夜掛急診:「結果我還沒看到急診醫生,就又來了一個傷勢更嚴重的病人,而且擔架推到一半還壞掉。」潘若迪說自己看不下去,伸出有力的右手一起幫忙...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但國內官方最新調查結果卻顯示,台灣青少年還有一群人不愛戴套,國健署今(26)日公布針對高中、高職及五專學生健康行為調查結果,其中約有近1成的高中(職)、五專學生表示曾發生過性行為,且其中沒有採取避孕措施的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