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加入「靠北XX」助長網路霸凌? 一招教你辨識網路霸凌三大奧步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現代人的社交活動有一大部分已經從實體轉向網路,但隨著上網時間更長,「網路霸凌」的現象也加鉅了,在台灣,尤其流行各種大大小小「靠北XX」網路社群,但國內最新調查就發現遭受網路霸凌者,有超過6成被某些人莫名攻擊或指責,董氏基金會便推出「預防網路霸凌」影音教材前進校園,要教青少年如何從3個面向辨識網路霸凌。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全球有70.6%年齡介於15到24歲的年輕人曾遭受網路暴力、霸凌和騷擾。在台灣,兒福聯盟2021年調查也發現,遭受網路霸凌者,超過6成被某些人莫名攻擊或指責、5成收到他人傳送的激烈批評訊息或留言,4成5曾被他人在網路上散播傷害自己的不實指控或謠言。

網路霸凌的現象在疫情期間變本加厲,根據美國L1ght組織在2020年調查指出,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路霸凌的現象足足增加了7成,全因為疫情影響無法外出與他人互動,使上網時間更長,其中又以「詆毀」的網路霸凌方式最影響青少年的身心。

臨床心理師李筱蓉說,網路霸凌可能對青少年造成的影響,包含:產生憤怒、焦慮、恐懼、憂鬱等情緒反應,飲食、睡眠行為改變,人際互動、學習反應受到干擾,出現低自尊、甚至產生自殺念頭。

李筱蓉就曾收治個案,只是因為留言意見不同,便遭受特定網友激烈抨擊,甚至被追蹤數位足跡、傳送不雅文字和恐怖圖片,造成失眠、做惡夢,情緒極度困擾。遇到這類狀況,她建議青少年不要獨自承受,可清楚表達立場之後,暫時不再觀看和回應,必要時截圖或保存證據,並且向親友甚至專業人員求助。

董氏基金會今年便與明倫基金會、友信醫療集團合作推出3部短片及教案,教青少年從三個面向辨識網路霸凌,包含詆毀(在網路上發布不利他人的訊息,以破壞他人形象)、排擠(故意將某人忽略,創建社群中的人際小圈圈)、爆料(未經他人同意,任意散布、傳播他人信息、秘密、照片或影音於網路)。

葉雅馨指出,不論老師或家長,都可以應用這3部影音教材,引導青少年建立防治網路霸凌的能力、適時尋求協助,及從旁觀者轉為發聲者,才能無憂的享受網路帶來的便利與樂趣。「預防網路霸凌」影音教材,可至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Youtube觀看https://www.youtube.com/jtfmh。

照片來源:董氏基金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最新性騷擾申訴破千件 「強吻、襲胸襲臀」最多人受害!傳色圖簡訊次之

直線總看成弧線? 年逾50歲有這症狀恐是「眼睛的癌症」找上門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穿高跟鞋、剪指甲方式不當,不少人常發生「凍甲」危機,一走路就痛,甚至得面臨拔指甲的酷刑。皮膚科醫師提醒,凍甲有5大發生原因,快來檢查看看你是否也中了其中之一?且只要發生了3種症狀,指甲周圍老是疼痛、指甲旁邊常常流湯或流血、指甲插入旁邊的肉(皮)的情況時,就要小心已凍甲...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天瘦1公斤?逆轉修護肺部細胞?這些「唬人」廣告千萬別信也別買!食藥署今(24)日公布去年違規廣告挨罰大戶,排行榜上的5大違規廣告,分別是「日本全新黑髮極限毛髮賦活精華EX-PLUS」、「日本仁丹5X特效晶球益纖菌」、「PBF紐西蘭波森莓」、「愛適新」以及「走若飛駝...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空污與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的疾病息息相關,細懸浮微粒(PM2.5)會對人體的呼吸道造成危害;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若嬰兒在母親懷孕後期到出生後一年,暴露於過高的PM2.5空汙環境中,就有可能產生過敏性鼻炎的疾病。這項公衛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閱讀詳情 »

記者黃音文/嘉義報導 嘉義市醫療照護工作人員接種新冠肺炎「AZ疫苗」於23日下午2:00開始施打,嘉義市長黃敏惠及疾管署南區管制中心主任李翠鳳及衛生局長張耀懋等前往嘉義基督教醫院關心醫護人員接種COVID-19疫苗。昨日COVID-19疫苗接種特別門診由嘉基醫院感染科主任許國忠進行看診評估,由陳煒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