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服用抗憂鬱藥物 任意停藥小心復發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小心!擅自停用抗憂鬱藥物,容易導致病情反覆發作!日前就有一名林小姐因常莫名哭泣、睡不著、吃不下、無心工作而就醫,在服用抗憂鬱藥物二週後,覺得症狀已獲改善,便自行停藥,沒想到過了兩個星期,所有症狀又再度出現。醫師提醒,服用抗憂鬱藥物後,需由醫師視病人狀況決定停藥時機及方式,以免憂鬱症復發、甚至使憂鬱症慢性化。

大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徐鴻傑表示,現今社會壓力大,憂鬱症十分普遍,若只是輕度憂鬱症,可以藉由心理治療、運動、飲食等方式改善,不一定要用藥;但若已是重度憂鬱症,通常就會建議先用藥,以免腦部受到疾病影響,造成無法復原的傷害。

徐鴻傑強調,大部份病人在用藥治療改善之後,便可依照醫師指示逐步減藥,並不會有成癮的危險。但需留意服藥時間需有足夠療程,達到有效治療劑量,否則就會有復發風險。

另外,有些民眾擔心藥物傷肝、傷腎,常在自覺病情改善後就自行停藥,雖然剛停藥時沒事,但過了二、三周至一個月後,就有可能再度復發;部分患者甚至會在停藥二、三天時出現戒斷症狀,如噁心、頭暈、煩躁、失眠等。

徐鴻傑因此提醒,要成功減藥甚至停藥,除了遵照醫師指示用藥之外,有些藥物減藥速度不能太快,否則會出現戒斷症狀,為了避免「呷緊弄破碗」,不要操之過急。服用抗憂鬱藥物時,若要合併服用其他藥物,也應多加留意藥物交互作用,避免影響療效。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53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現代人很喜歡吃糖、喝含糖飲料,在台灣街道,隨時可看到含糖手搖茶。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吃太多糖、喝太多含糖飲料不只會讓體重上升,還會加速大腦老化。但喝含人工甜味劑的零卡、低卡飲料,也不會比較好,另一項研究發現,常喝這些含人工甜味劑飲料,可能增加中風發生機具。 常喝含糖飲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糖尿病會有很多併發症,甚至會因為免疫力降低,而導致肝臟容易滋生細菌;醫師提醒,糖尿病人很常發生肝膿瘍,除了要好好控制血糖,並應該在發現身體不適時就要及早就醫,以免病況更加嚴重。 肝膿瘍會波及心臟 日前就有一名七十歲老太太因為糖尿病沒有好好控制,不但出現肝膿瘍,甚至連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排便不順一直是許多民眾深受其擾的腸胃問題之一,尤其到了換季期間,因為氣候轉變讓腸胃不適的情況更加明顯,營養師高敏敏建議,腸胃不卡卡,菌相平衡是重要關鍵!人體中有高達95%的菌叢都棲息於腸道中,維持其菌相平衡幫助排便順暢,換季飲食建議從益生菌與益生源搭配著手,像是優酪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一種生理疾病。小朋友受到ADHD的影響,常常有分心、過動的症狀,在生活、課業或人際互動上,很容易就會出現狀況。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徐溫嬬觀察發現,ADHD影響的並不只是孩童本身,還有周邊的人,尤其是ADHD的孩子很多家長有憂鬱、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