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林美秀-全是壓力惹禍?熟男拚事業 引病上身不自知

林美秀-全是壓力惹禍?熟男拚事業 引病上身不自知有壓力才會成長,但若超過個人負荷,長期累積恐引病上身。一名40多歲的台灣公司男性高階主管,是B型肝炎帶原者,因工作關係被外派美國,2011年到台灣聯欣診所接受「腎上腺皮脂壓力檢測」時,體力荷爾蒙比同齡者好,總體壓力指數尚屬平衡。一年過後,壓力檢測結果竟是滿江紅,就連平常驗不出的B型肝炎病毒數量也暴增,進一步追蹤後發現,原來是因為工作壓力大引起自律神經失調,進而讓免疫力變差所致。

為了對抗壓力,台灣聯欣診所院長林美秀說,人體會啟動兩個系統來適應壓力,一個是內分泌系統,指大腦的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另一個是交感神經系統。一旦交感神經系統被啟動,人體會出現相對應的生理反應,包括:瞳孔擴大、呼吸加速、消化能力被抑制、荷爾蒙被促進、血糖上升、皮膚容易盜汗、失眠等。

感受不到壓力,不代表沒有壓力。
抗壓感受度因人而異。「因為不同的性別、年齡、能力、社會地位、生活歷練或教育程度等因素,讓人們對於壓力的感受程度不同。」林美秀說。

壓力大可能會有的症狀,像是感覺無力、疲倦、腹瀉腹痛、消化不良、頭痛、焦慮緊張、易怒急躁、肌肉酸痛等,有人會依照其症狀尋求治療,卻忽略有可能是因為壓力所造成。

為了讓壓力評估更準確,聯欣診所的腎上腺皮質壓力檢測,有別於傳統壓力檢測僅以問卷做依據,而是藉由受檢者的血液與唾液做科學分析,顯示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內分泌系統報告,詳細分析受檢者目前處於哪個壓力階段、身體狀況為何、並提出解決方案。
林美秀-全是壓力惹禍?熟男拚事業 引病上身不自知
另外,林美秀指出,壓力不僅來自工作、家庭、財務等情緒性壓力,還包含生理性壓力,如:環境污染、過敏、荷爾蒙失調等因素。曾經有一位居住在北京的台商返台,在該診所進行健檢與壓力檢測時發現,無不良嗜好的他,報告結果竟顯示肺癌指數偏高,醫師推測可能與北京霾害有關,在台灣停留一個多月後,肺癌指數明顯下降。

下一頁:壓力將招來疾病?


壓力將招來疾病?


壓力「Stress」一詞是由韓斯‧西爾易(Hans Selye)首先提出,林美秀進一步釐清表示,適當的壓力能讓人更有活力,英文中的「Stress」與「Pressure」就清楚地定義出了壓力的程度,「Stress」代表壓力已超出我們的負荷,而「Pressure」代表的是壓力的張力,適度時能帶給我們正面成長的動力。壓力過大,則會對身體及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林美秀說,據《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心理壓力與疾病》─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Disease研究顯示,從實驗室的生化檢查中發現,壓力是造成許多疾病發作、甚至可能是罹患癌症的重要因素。

「雖然癌症與壓力無絕對關係,但壓力大會讓抗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簡稱HPV)的能力變差。」她強調,10個女性中有7個曾經感染過人類乳突病毒,但大約10%會一直感染,其餘的可自行痊癒;當長期處在壓力大的情況下,會提升該病毒存留在人體的機率,久了就會演變成子宮頸癌,不可不慎。

此外,壓力大還會讓交感神經被激發,使得心臟收縮變大、心跳加速,但血管仍處於收縮狀態,增加血壓上升、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發生的機率。

下一頁:強化抗壓本錢 有心就做得到


強化抗壓本錢 有心就做得到


器官的老化,雖是受到腎上腺分泌的抗壓荷爾蒙(DHEA)濃度遞減影響,跟生活習慣也有密切相關,例如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使得近視人口激增、老花提早報到案例屢見不鮮。

林美秀說,生活壓力通常無法掌控,唯有鞏固好「地基」才有抗壓的本錢。她提醒壓力大時,生活作息更要正常,別熬夜、三餐定時、規律運動等;飲食部分,不要吃加工食品、過敏食物、選擇新鮮食材;烹調方式以煮、蒸、滷,取代炸、煎、烤等手法。例如:吃肉時,可選滷肉、蒜泥白肉、火鍋肉,取代以加工、煎、烤方式烹飪的香腸、烤肉等;想吃辣,就選切好的新鮮辣椒,不用辣椒醬。

而抗壓荷爾蒙在35歲開始遞減,長期壓力大,老化的越快。經由醫師審慎評估後,可用醫療的方式補充,但需追蹤。

林美秀強調,「人類的身體就像大自然一樣,不當對待它,它就怎麼反撲。」每天擁有健康的生活,在良性循環下平衡身體內外壓力,才是遠離疾病纏身的不二法門。



相關推薦

每年春天來臨,可練車又可賞花的路線就是車友們的最愛,如北海岸三芝一帶的櫻木花道,便是賞櫻的首選!櫻木花道?這邊不是欣單車嗎?怎麼變講籃球了呢?非也,這裡所指的櫻木花道可不是灌籃高手的紅頭高個喔。櫻木花道泛指新北市三芝石門區的鄉間山路,每到了冬末春初,這些小山路旁的櫻花樹,便連番的開花,不論是山櫻花,...

閱讀詳情 »

下桿動作時,會將身體重心向左側移動,此時注意左手跟右手不要提早用力,向下擠壓。讓我們複習一下揮桿的動作順序:下桿時設定下肢的重心往左側做一推轉的動作,肩膀同步旋轉;此時可檢視桿身與手臂是形成L形,而這個L形的動作我們稱之為「延遲」。延遲的動作可以為我們囤積力量,在釋放動作的擊球時將會帶來更有力、更紮...

閱讀詳情 »

台灣一名居住在台北市的中年男子,每到過年前夕,就莫名感到呼吸急促、肌肉緊繃、心悸,甚至全身發抖,原來某次過年時,他開車回老家恆春吃團圓飯,遇到大塞車長達4、5小時,身體極為疲累,讓他再也不想遇到同樣情況,才會每到過年前,身體出現異常反應。 該男子自述,過年期間家人總會嫌台北天氣冷,希望回老家過年,父...

閱讀詳情 »

駐站教練彭怡千(Terry)‧國立成功大學運動生物力學碩士 ‧運動生物力學、高爾夫動作分析、高爾夫體能訓練 ‧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認證B級教練 ‧揚昇高爾夫球場培訓隊教練 ‧體委會高爾夫項目優秀與潛力選手訓練計畫教練 ‧高爾夫協會潛力選手暑期培訓教練‧呂西鈞高爾夫球推廣中心動作分析師 ‧國防醫學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