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椰子油怎麼吃?|全民愛健康 油脂篇5

椰子油怎麼吃?|全民愛健康 油脂篇5

網路瘋傳椰子油好處多,國內外名人流行三餐使用椰子油入菜料理;早晨起床用椰子油漱口養生;也有專家提倡早餐喝一杯加入椰子油、牛油調製的咖啡等,椰子油到底有哪些好吃?又該怎麼吃才正確呢?

 

椰子油怎麼吃?|全民愛健康 油脂篇5

 

椰子油到底好在哪?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王峰醫師表示,椰子油的主要成份為中鏈脂肪酸(MCFA),不易形成壞膽固醇,也不容易轉變為脂肪囤積體內;此外,椰子油中的月桂酸 (lauricacid) 能抑制過敏、慢性發炎,預防血栓,因此被視為是養生食材之一。

 

然而,在挑選上,建議掌握「冷壓、初榨、玻璃瓶裝」三大原則!王峰醫師補充,這三個原則不只適用於挑選椰子油,購買橄欖油、亞麻仁油等植物性油脂亦可採相同原則!若食用加工、精煉後的植物油,反而變成有害健康的壞油脂。

 

椰子油該怎麼吃最好?王峰醫師提供3個食用建議:

 

1. 早晨吃最佳

早晨起床,經過一夜的休息,大腦與身體處於最需要營養與能量的狀態,早餐加入椰子油料理,可為身體補充能量,幫助腦部細胞運作,也較不易餓。

 

2. 量不用刻意多

每個人的活動量、體態不同,需要攝取的油脂量也不同,但別因為好油就瘋狂吃,王峰醫師建議「以自己覺得最舒服且有飽足感的方式攝取好油脂」即可。若為長期不吃油者,剛開始的2週到1個月是身體適應期,可能會出現拉肚子、頭暈、頭痛等症狀,建議漸進式的增加攝取量。

 

3. 炒菜、涼拌好味道

椰子油可作為一般家用油、炒菜做料理,使用上,建議先加水再加油炒,因水的沸點為100°C,足以將肉類、青菜炒熟,也能避免油在高溫中產生不好的物質,並減少產生油煙。除了炒菜以外,還可用於涼拌沙拉、塗抹麵包、加入米飯中增添風味、取代奶油用於烘培點心;但不要用在煎魚、油炸等較需高溫烹調的料理,以免油脂變質。

 

王峰醫師提醒,除了攝取優質油脂外,建議將精緻澱粉食物(如白麵、吐司等)改為全穀類澱粉食物,如糙米、紫米、五穀米飯、全麥雜糧麵包等,才是最能促進健康、維持體態吃法喔!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王峰醫師​

 

延伸閱讀:

【油脂種類表】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252

【如何辨別劣質油、地溝油?】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256

【油脂真的十惡不赦嗎?】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972

【烹調用油如何選?】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981

【減少油煙的方法】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4001

【橄欖油可以高溫烹調嗎?】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4048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椰子油怎麼吃?|全民愛健康 油脂篇5

相關推薦

隨著四季變化,流行於孩子身上的疾病也不太相同,現在進入炎炎夏日,一起來認識一下夏天有哪些常見的疾病吧!!   1. 腸病毒 是的…首先要認識就是人人聞之色變的腸病毒了,好發於炎熱的氣候。 常見症狀: 發燒、口腔潰瘍、手足出現小水泡,常常因為嚴重影響寶寶進食導致脫水住院,另外...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愛美的人為了曼妙的身材總是在體重數字上斤斤計較,心情當然也時常隨著數字的變化而不斷上下起伏,時而開心、時而沮喪、時而生氣。大家都知道減重有項基本條件就是飲食控制,因此坊間更是充斥各種五花八門的飲食減肥法,像是蛋白質減肥、無糖減肥法、蘋果減肥法…等,許多人趨之若鶩滿懷...

閱讀詳情 »

保養皮膚怎麼做?除了塗抹瓶瓶罐罐的保養品外,「吃」也可以讓皮膚變好喔!資深營養師袁毓瑩提醒,皮膚每日受到陽光、保養品、空污、壓力等重重傷害,除了做好防曬工作外,建議亦可從飲食中補充皮膚所需養份,以提高皮膚的保護力。  有助保養皮膚的營養成分包括: 1. 維生素C維生素C是合成膠原蛋白的重要營養成份,...

閱讀詳情 »

六月份開始天氣逐漸炎熱,冷氣也越開越強,進出室內外溫差大,不只容易感冒、生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引發周邊神經痛。鹿港基督敎醫院院長杜思德醫師表示,其實多數的糖尿病患者對於自身的周邊神經病變與周邊神經痛是不了解甚至不知情的,在這樣的天氣環境下,糖尿病患者更應該注意足部的狀況,並可參與藍襪子活動,協助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