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正確飲食營養觀念x運動習慣 醫:銀髮族避免和改善肌少症不二法門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老年症候群已成為重要議題,其中肌少症為其表現之一,新竹馬偕醫院家醫科陳信豪醫師表示,因身體老化導致供給體力的骨骼肌質量流失、肌力下降,且伴隨行動力變差時,就會形成所謂的「肌少症」,除影響日常生活外,手腳無力、行動越漸困難,嚴重恐導致失能。

正確飲食營養觀念x運動習慣 醫:銀髮族避免和改善肌少症不二法門
▲新竹馬偕醫院家醫科陳信豪醫師。(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陳信豪醫師收治一位77歲陳伯伯,平常因三高疾病固定回診追蹤並控制良好,但近半年發現爬樓梯到二樓有些吃力,甚至快要跌倒,從椅子起身也有點費力,經過陳信豪醫師問診後得知,伯伯擔心血糖問題因此飲食清淡,鮮少攝取蛋白質,也因疫情活動量大幅減少,擔心陳伯伯肌力變弱,因此在門診實施握力檢測,檢測結果陳伯伯的肌肉強度只有25公斤,即有可能罹患肌少症。(肌少症的評斷標準為男生的握力<28Kg,女生的握力<18Kg。)

長輩出現3症狀,小心肌少症危機!陳信豪醫師表示,根據研究報告80歲長者相較於40歲成人,肌肉流失可高達33%;原因除了年紀老化外,活動力下降(如不愛運動)、營養不良(如蛋白質攝取不足)及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或骨質疏鬆)等均可能加速肌肉流失。若家中長者若開始有以下三大明顯症狀:握力下降、行走遲緩、起身或爬樓梯困難,甚至快要跌倒,均可能是罹患肌少症的早期症狀,應及時尋求醫師協助,進行諮詢和診斷。

如何預防肌少症?陳信豪醫師強調,目前肌少症沒有藥物治療,營養及運動是肌少症的最佳解藥!高齡者建議每餐均衡攝取約手掌大雞胸肉的蛋白質,魚、豆類、蛋或牛奶均可,若準備食物不便,亦可直接攝取市面上含優質蛋白質、吸收利用率高、並具有醫學實證之均衡營養補充品;此外,規律運動也非常重要,特別是負重運動,如深蹲及舉啞鈴,以及平衡運動如太極拳等,可避免跌倒、維持身體活動力及減緩肌肉流失。

陳信豪醫師呼籲,老年人常有三高問題,需降低澱粉及醣類攝取,但優質蛋白質不能減少,而且要分散在三餐食用才能有效吸收,另外閒暇之餘,多加強下肢訓練,在家深蹲、爬山健走或參加社區健康活動,都是很好的訓練方式,讓生理代謝維持良好運作,方能享受最佳生活品質,達到健康延壽。

 

相關推薦

「療鬱象限圖」的三大效果! 我想稍微提一下療鬱象限圖的效果。 首先,製作療鬱象限圖可以知道自己的偏好。即使聽說「散步可有效緩解憂鬱症」,但如果不親自試試看,就無法知道實際上是不是真的有效果。因為這僅取決於當下憂鬱症的症狀,與患者喜不喜歡散步也有很大關係。 而且, 人類是健忘的動物, 為了快速找出對緩...

閱讀詳情 »

圖/TVBS提供 先前傳出香港有寵物被測出新冠病毒弱陽性,當時曾造成飼主們人心惶惶。在獸醫、防檢局等專家研究下,從冠狀病毒的專屬性來看,寵物把新冠病毒傳給人類機率是非常不可能,目前也沒有證據可證明犬貓會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對象。嚴防新冠肺炎感染,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提醒:「《健康2...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一路從中國竄燒全球,台灣最新確診病例數也來到50例,說過疫情目前還看不到終點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3)日表示,現在最有資格跟能力預測疫情的只有中國跟世界衛生組織(WHO),但中國講的沒人信,WHO又從來不講...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新興病毒崛起,從2003年SARS導致的非典型肺炎,到近年A型流感大爆發,流感病毒造成每年500萬人重症,65萬人死亡,嚴重衝擊人類健康和社會經濟,隨著疫情肆虐不止、病毒演化不斷,「預防」已然是防疫過程中的首要環節,「免疫力」更是關鍵,目前訊聯集團結合基因醫學、細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