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母捐腎臟給洗腎兒 換得健康新人生

母捐腎臟給洗腎兒 換得健康新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年22歲的阿信,大學甫畢業即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免除終身洗腎的苦難。患有末期腎病的他,從出生開始,幾乎每個月都因為莫名反覆的發燒而進出急診,直到小六驗出有蛋白尿、膿尿(白血球偏高),不久因再次高燒就醫,加上出現血尿,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已有水腎及一邊腎臟萎縮的情況,確診為「先天性泌尿道異常」並已進展為「慢性腎臟病(CKD)」,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從此展開10年的門診追蹤,控制病程發展以延緩洗腎的到來。

先天泌尿道異常  進展慢性腎臟病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林清淵教授表示,當年媽媽帶著阿信來到兒童腎臟科門診,為了確認是否有雙側重度尿逆流,並評估腎組織纖維化(腎結痂)的嚴重程度,安排「膀胱輸尿管尿逆流檢查」與「核子醫學檢查」發現雙側尿逆流導致一邊是第5度尿逆流,另一邊因持續尿逆流已萎縮,顯示阿信的腎功能已進入「慢性腎臟病」第三期(IIIb)。往後十年,持續追蹤阿信的病程,延緩腎病的進行,但仍敵不過腎絲球濾過率(eGFR)指數逐年下降(GFR<5即開始洗腎)的速度。

腎臟移植術前評估 母移植腎臟給兒

不捨阿信一週三次的洗腎生活,媽媽決定將自己的腎臟換給孩子。主動跟林清淵醫師討論後,由於媽媽身體健康是家族中唯一沒有慢性病的人,經過中國附醫泌尿科門診進行腎臟移植術前評估後,由張兆祥教授順利完成腎臟移植手術,母子很快平安出院。腎臟移植後並非治療的結束,未來阿信必須定期回診,追蹤腎功能及調整抗排斥藥物的劑量、種類,同時也要照護媽媽的單腎功能健康。

腎臟移植 為腎病完整的根本治療

「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第五期是末期腎臟病,在台灣的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只是腎臟替代療法,救命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腎臟移植的成功才是完整的根本治療;林清淵醫師表示,目前全台腎臟移植率僅有4%,日本的洗腎紀錄最長也不過40年,因此兒童腎臟移植是維持生長發育、提高生活品質、存活率最佳的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

2歲童罹末期腎病僅10公斤 臺大醫院成功完成幼兒腎臟移植

腎衰竭=喪失腎臟功能? 專科醫告訴你真相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21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預防併發症是糖尿病患者最不容忽視的課題,而其中最讓人害怕的大概就是失明了!眼科醫師表示,糖尿病眼睛併發症當中,最難處理的就是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病況嚴重時,往往須切除玻璃體來清理新生血管纖維組織與出血。定期做眼睛檢查,嚴格控制血糖,才能降低發生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很多人的健康檢查報告都顯示有脂肪肝,也就是俗稱的肝包油;醫師提醒,脂肪肝不僅會讓肝臟腫脹,且有可能會造成肝細胞纖維化,甚至進一步演變成肝硬化、肝癌,若是有脂肪肝,千萬不可輕忽,也應積極防治。根據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調查顯示,國內成年人口脂肪肝的盛行率已高達26%-34%,...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國內約有150萬名糖尿病患者,都是發生失明的高風險族群!據統計,每4名糖尿病患,就有1名會併發視網膜病變造成失明,而定期接受眼底檢查,可以降低5成的失明風險;不過,國內去年進行眼底檢查者,卻不到50萬人,近2/3病患置身失明危機而不自知。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國內20歲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糖尿病人最好是食用「低GI食物」,才能儘量避免血糖快速上升,但是,對於愛吃的「高GI食物」卻也不是不能吃;醫師提醒,糖尿病人若是遇到「高GI食物」,可以吃少一些和吃慢一點,也可以降低飯後血糖的竄高幅度!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桓生表示,醣類是我們的主食,糖尿病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