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母親子宮頸過短 龍鳳胎姊弟出生僅有巴掌大

母親子宮頸過短 龍鳳胎姊弟出生僅有巴掌大

【NOW健康 陳盈臻/新北報導】樂樂跟翔翔的媽媽因子宮頸過短,即使之前做過子宮頸環紮手術,依然不斷宮縮、安胎困難,因此懷孕僅27周時就早產生出這對姐弟龍鳳胎。出生時,姊姊樂樂只有750公克、翔翔則是960公克。出生後,姊弟倆分別因為嚴重呼吸窘迫症候群導致肺出血、早產兒呼吸中止症等急症,必須緊急治療。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醫師蘇一宇帶領團隊及時對症下藥、妥善照護,在姐弟倆人住院3個月,成長至約2000公克,平安出院。

 

台灣每年約出生20萬個新生兒,未滿37周就出生的早產兒佔其中的8%至10%。由於許多器官尚未成熟,早產寶寶將面臨諸多健康問題,其中以腦部傷害、呼吸狀況與視力影響最要被注意。

 

蘇一宇指出,28周前出生的早產兒有3至4成會出現併發症,造成長期發展問題,如腦性麻痺、腦室內出血,必須透過復健恢復功能;而視網膜會在胎兒時期35至36周左右發育完成,但早產兒因為被迫從胎兒循環轉換成嬰兒循環,高濃度氧氣刺激下,眼球血管生長活躍,產生拉力,若未及時處置,嚴重將致視網膜剝離受損。此外,胎兒時期連接肺動脈與主動脈的肺動脈導管,在足月孩子出生後會關閉,但早產兒常常無法自行關閉,進而造成血液灌注肺動脈,造成呼吸問題、肺出血甚至心臟衰竭等緊急狀況,不可不謹慎。

 

蘇一宇說明,早產兒照護重點在「走在疾病前」,醫師除了針對症狀給予治療外,更要預期孩子每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及早追蹤、預防。以樂樂、翔翔為例,出生後陸續出現呼吸窘迫、肺出血、早產兒呼吸中止症候群,醫療團隊除依狀況緊急插管外,也陸續給予藥物並使用呼吸器穩定呼吸,度過危險期。

 

之後,醫療團隊按時追蹤孩子身體情況,腦部超音波與視網膜檢查皆無異常病變,透過母乳哺餵輔以母乳添加劑補充維他命D、鐵劑等營養素,樂樂、翔翔於矯正周數35加6周時平安出院。之後定期回門診施打預防針預防感染,追蹤是否有發展遲緩問題以及早復健治療。

 

高齡產婦、懷胎年齡過輕、子宮頸閉鎖不全、發紺性心臟病、腎臟疾病、感染、抽煙、飲酒或胎兒先天異常都可能是造成早產的原因,蘇一宇提醒家長,早產兒風險雖然較足月兒高,但新生兒科的醫療技術已較過往先進、成熟,只要了解孩子、悉心照顧,寶寶也能健康長大。

 

許多家長會選擇良辰吉時或因其他因素提前在36至37周就剖腹生產,醫療準則也確實說明滿37周的孩子就算足月兒,但家長選擇的時間不一定是孩子準備好的時間,研究指出,未滿39周出生的孩子易因呼吸問題、感染問題而住院或增加敗血症機會,成長過程中出現行為問題的機會也較一般孩童高;若有早產風險或出現早產徵兆,建議轉往有早產兒照護團隊的大型醫院,讓孩子健康出生,平安長大。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隨著新冠疫情趨緩,口罩需求量開始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經濟部決定,6月1日開始國內口罩銷售,一般零售與實名制共同實施,如果民眾覺得14天9片不夠用,可以自行到各通路自行購買。同時口罩生產商可以接境外單,據傳目前已經有上億片訂單,國內口罩廠商對於外銷都磨刀霍霍。 ...

閱讀詳情 »

「藥太大顆,我吞不下去,可不可以剝半或磨粉呢?」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在用藥時難免會遇到藥丸太大顆,10次會有9次卡在喉嚨的窘況,面對這用藥疑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蘇柏名藥師表示,因藥品而異,除了一般口服壓製錠可以磨粉之外,其他類劑型設計本就有其特殊目的,剝半或磨粉服用,往往會失去設計此類劑...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距離零新冠病患不遠了,目前仍在醫院隔離治療僅有15人,如果6月7日持續沒有本土病例,國內各項活動將解封,各界眼光現逐漸望向邊境政策上,隨著已經有國家疫情趨緩,台灣何時開放國際出入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民眾養成防疫新生活,就是超前部屬在為開放邊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昨(26)日新增31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71,405例(含70,330例排除),其中441例確診,分別為350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419人解除隔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