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年200位嬰兒出生就聽不見! 這樣做重獲新「聲」

每年200位嬰兒出生就聽不見! 這樣做重獲新「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吳小弟出生時新生兒聽力篩檢異常,父母發現他到了2歲仍不曾開口叫爸爸、媽媽,經檢查後得知雙耳均罹患重度聽損,配戴助聽器後成效不佳。經由人工電子耳與聽能創建的協助,吳小弟逐漸能像同年齡的小朋友們學習中、英文,甚至能流暢地演奏樂器。

每年約有200位嬰幼兒 為雙耳重度聽損

人工電子耳中心溫惟昇主治醫師表示,先天性聽損發生率為0.3%-1%,以每年20萬名新生兒來計算,全台灣每年有600-2000個新生兒罹患此疾病。其中90%以上其父母聽力都是正常的,而此族群當中3分之1則為雙耳重度聽損,也就是說每年約有200位嬰幼兒患者,即便使用助聽器仍無法有效聽見。

3歲前植入人工電子耳 聽力將與正常學童相仿

重度、極重度聽障的患者們,絕大多數為耳蝸出了問題,而人工電子耳的原理,就是繞過受損的部分,以電極直接刺激聽神經,來讓腦部接受產生聽覺。需要留意的是,三歲以前為腦部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因此把握此階段植入人工電子耳,嬰幼兒在適當的聽覺口語訓練後,語言能力可恢復達8至9成以上,聽、說、閱讀能力及認知功能皆能達到與正常聽力學童相仿;隨著植入的時間越晚,成效會逐漸遞減,一般來說以不超過7歲為宜。

而成人後才罹病聽不到的患者成效更佳,學語後失聰者其適應與訓練的過程通常較快而容易,根據統計近九成患者其日常生活自理、溝通、職場表現都與一般聽力正常者表現相當。

微創人工電子耳手術 傷口遠小於傳統手術

傳統電子耳手術,耳後傷口長達10-20公分,傷口照護相當不易,患者必須住院一周以上,且一個月後才能開機啟用。此外,手術必須破壞耳蝸原有構造放入電極,對於原有正常的毛細胞傷害也比較大,不易保留殘存聽力。

改良後的微創手術,傷口僅不到3公分,術後隔天或第二天就可開機啟用並出院,復原時間大幅縮短;此外,手術改由耳蝸的自然開口置入電極,可減少對原有正常耳蝸的破壞,進而保留原有聽力,以待未來更先進技術問世時受惠。

【延伸閱讀】

對抗棘手「三陰性乳癌」別怕! 口服標靶藥物延長存活期

勿依賴氣喘急救吸入劑 醫:避免氣喘惡化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00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年約二十歲女子,經常出現腹痛症狀,因而常會跑去掛急診打止痛藥,家屬都不勝其擾,就連急診室醫護人員也覺得很奇怪;由於她止痛藥都用到嗎啡,甚至被懷疑是吸毒犯。沒有想到,經由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因為紫質症作祟! 皮膚慘白 有輕微貧血 收治該名女子的苗栗為恭醫院急診醫師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最近天氣多變化,三高病人可得要注意腦中風的威脅!就有一名六十多歲男子有心房顫動病史,日前出現急性腦中風,所幸在三小時內被送到醫院,院方立即安排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但是進一步檢查,卻發現有條大血管仍然不通,於是立即又再進行動脈取栓術,目前已恢復正常。 缺血性腦中風才可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喜歡吃「樓梯」和「口香糖」滷味嗎?原來南部人將蘭花干滷味稱之為「樓梯」,因為其一條一條的狀似樓梯,且由於鴨腱腸口感很有彈性,因而有「口香糖」一說,還真是很有創意的名稱;不過,在選購滷味時,也應該要懂得搭配,才能吃得健康! 以滷味為正餐 要注意食物分類 滷味可說是很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不少女性懷孕時長出妊娠紋,婦產科醫師徐金源表示,當肚皮快速膨脹,導致皮膚真皮層纖維蛋白斷裂,就會產生妊娠紋,一般多出現在懷孕6、7個月之後,生產前更明顯。而懷孕體重增加過多、懷雙胞胎或多胞胎等,都會讓妊娠紋大增。 攝取維生素C及E、擦適合護膚油 幫助減少妊娠紋 徐金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