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整理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
春天是從天氣寒冷變成溫暖氣候的季節交替,也是感冒的好發期,一般來說感冒平均3至5天會好,但如果出現若咳不停、帶有喘鳴聲、甚至感到喘,該怎麼辦呢?食藥署邀請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洪妙秋主任來為民眾做詳細說明。洪醫師指出,若有咳不停、帶有喘鳴聲、甚至感到喘等症狀,應立即請醫師評估是否有氣喘的可能性,特別是本身就有過敏體質或者家長有氣喘病史者。若診斷為氣喘,醫師會視嚴重度與家長討論需給予急性緩解型或長期控制的保養型藥物。氣喘是支氣管的慢性炎症反應,以具抗發炎功效的藥品,像是口服欣流或吸入性類固醇等予以控制。這類保養型用藥目的在於可減少氣喘發作,並降低反復發作對肺部造成的傷害。
口服欣流為兒科氣喘用藥口服欣流是一種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是兒童氣喘常用的保養型藥品。針對6歲以上氣喘患者所做的研究指出,與吸入皮質類固醇相較,欣流有增加患者行為情緒的風險,2020年美國FDA因而發出了黑盒警訊;雖無足夠證據顯示欣流與情緒障礙、自殺等的因果關係,但考量有潛在嚴重性,因此美國FDA不建議將欣流作為過敏性鼻炎患者的第一線藥物。在兒科氣喘治療臨床使用上,此狀況發生機率不高,仍屬相對安全的一種藥物選擇。惟仍應在專業醫師評估下使用,以確保兒童的用藥安全。
洪醫師提醒,一般家長聽到吸入性類固醇可能會擔心副作用而不予以考慮。事實上,吸入性類固醇的劑量比起因為急性發作需要吃口服類固醇的劑量低很多,不太會造成類固醇的常見副作用,例如月亮臉、水牛肩、中心性肥胖、高血壓等。很多家長擔心吸入性類固醇可能會影響孩子身高,卻忽略氣喘控制不良也會對孩子的身高造成影響,因此,遵照醫囑使用吸入性藥物對孩子才是利大於弊。此外,若氣喘控制良好,並不需要終身吸藥,一般在三至四個月之後可以考慮降階治療。建議在定期回診時,適時與醫師討論停藥時機。
日常保養可先確認過敏原,定期清潔寢具,飲食上忌口,來降低氣喘發生率食藥署建議,日常保養可先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做過敏原檢測,國內最常見到塵蟎過敏,其多生長在枕頭、棉被、床墊、絨毛玩具等,建議更換抗塵蟎寢具並定期清潔。此外,絨毛玩具要經常高溫清洗,居家也要定期打掃與除濕,理想的狀況是將環境溼度控制在50%。飲食方面,應避免冰冷、太甜或刺激性食物,並避免在空氣污染或PM2.5濃度過高時從事戶外活動。
推薦閱讀: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
相關推薦
關懷支持防疫前線護理師 愛康生技捐逾萬片生理用品予9間醫院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近日 COVID-19 疫情升溫,不少企業早已開始實施遠距居家工作,各大校園也陸續採線上上課,全台已提升至三級警戒,尤其以雙北兩市較為嚴重;其中,北市政府在上週也因為醫院人力告急,召集了近一千名醫護人員回醫院支援,這當中也不乏許多已經離職與退休的醫護人員。 ▲愛康生物科技贈送...
閱讀詳情 »快新聞/雙北310人失聯 陳時中:盼警政速追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8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81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261例,總計544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表示,截至目前台北市有146人失聯,新北市有164人失聯,希望兩個直轄市盡速跟警政單位合作,盡速聯絡到這些人。中央流行疫...
閱讀詳情 »快新聞/不再心慌慌!一張圖表看懂快篩個案處置流程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接連超過一周每日確診破百例,今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再宣布新增例281本土確診、回歸個案261例。指揮中心今宣布全台第三級防疫警戒延長至6月14日。針對快篩個案的處置流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 若快篩「陰性」即可先行返家做自我健康監測;若快篩「陽性」則會分為有...
閱讀詳情 »快新聞/確診者咳一天「肺部全白」身亡 張上淳曝:死亡個案會持續出現
一名急診科醫生在臉書貼出一張武肺確診者X光片,他感嘆,病患短短不到24小時,肺部就變全白,最後不幸身亡。外界質疑,是否因變種病毒株加快確診者病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坦言,確實重症比例比以前還更高,預期死亡個案會持續出現。急診科醫生柯世祐在臉書說,一名男性患者將近70歲,過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