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沉溺網路恐被退學 親子共治擺脫失調症

沉溺網路恐被退學 親子共治擺脫失調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科技發達,手機與上網已是大多數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許多人花費大量時間打電玩、逛網站、與人聊天。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第11版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已經正式將「電玩失調」(或稱為遊戲障礙)定義成一種疾病。2018年國衛院首次進行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調查發現,台灣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為3.1%,高於西方國家的1%。

沉迷網路影響課業 父母與小孩同治療

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粟寧醫師表示,近年因網路遊戲或網路不當使用,而求診身心科的患者漸增。曾有名高三男學生,由家長陪同看診,因男學生不論在家或上學整天手機不離手,沉溺在網路遊戲中,造成課業表現不佳,甚至被記過恐被退學。經進一步了解發現,夫妻長期意見分歧時有爭執,對彼此也產生不滿,更難對小孩有一致的約束目標,高三生藉由電玩來逃避凝重的家庭氣氛。

男學生除了「電玩失調」,也有輕度憂鬱症,在遊戲中相當投入,覺得這是他可以掌控的世界,包括掌控「玩遊戲」這件事,因此形塑想玩就玩的態度。男學生經過心理治療,認知玩電玩只是紓解壓力的一種形式,應學會掌控生活,醫師也協助他在不被指責的環境中,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也同時進行伴侶諮商,管教態度較趨一致,也能和小孩達成共同約定。經治療後,男學生上課偷玩手機的狀況改善,也順利畢業。

重視親子溝通 電玩失調以心理治療為主

粟寧醫師表示,大部分「電玩失調」個案,可能合併其他身心狀況,比如憂鬱症、社交焦慮症、過動症等,藉電玩紓解自己情緒困擾或人際壓力。此外,由於現今社會多為雙薪家庭,加上工時長、壓力大,親子間相處陪伴越來越少,電玩反而變成子女情感上的寄託。

粟寧醫師認為,適當的電玩是娛樂或是社交話題,建議家長不需刻意禁止,但應多了解小孩的遊戲內容,增進親子溝通,並抽空和小孩討論玩的時間、頻率等,避免過度沉迷。如發現難以控制遊戲時間,且程度已超越其他興趣或日常生活,甚至影響課業、工作、人際關係,則可找醫師進一步評估。假如已經「電玩失調」,應考慮儘快治療。目前「電玩失調」治療研究尚不多,通常會以心理治療為主,再依照個人及家庭狀況考慮其他的治療方式,建議民眾應與醫生妥善溝通,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找回生活的主控權。

【延伸閱讀】台廠學名藥有何重要? 慢性病醫師這樣分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6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迎接春節最開心就是能夠在家好好放鬆,不過今年九天長假,不免得大魚大肉,加上各式各樣的零嘴,小心想要不胖都很難,根據衛福部最新調查顯示,在過年期間,超過三成民眾平均都會發胖1.7公斤,其實要避免肥胖找上門,除了少吃多動外,可把握幾個小撇步,遠離過年肥慘劇。 減少囤積零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日前霸王寒流來襲,台灣各處傳出下雪的消息,台北1名60多歲的家庭主婦也跟著家人「追雪」,卻意外發現吸入冷空氣時,牙齒異常疼痛,最後因劇烈疼痛,不得不求助牙醫。 這名主婦說,以前就有牙齒排列不整齊、暴牙等問題,所以懷孕後一直深受牙周病的困擾,近幾年感覺門牙開始搖晃,但因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回家團圓、與朋友相聚,是每個人過年的必要行程之一,不過,有些人寧願獨自宅在家,甚至不想返鄉;醫師指出,這類族群多有社交焦慮症,以離鄉背井工作者最多,平常工作忙碌、朋友又不多,久而久之害怕與人互動,嚴重可能變成憂鬱症。 社交焦慮症很普遍 據統計,每5人中就有1人,罹患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過新年,很多家庭會準備鞭炮燃放,象徵可以逐退瘟神惡鬼;不過,要在過年時燃放鞭炮,一定要注意安全措施,甚至在選購鞭炮時,也要查看鞭炮外包裝,確認是否有內政部核可的認可標示,以免買到劣質品,恐使得在燃放鞭炮時易於遭到炸傷。 急診室常見燃放鞭炮受傷案例 近年來,由於市面上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