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沒有「喘」就不是氣喘? 別讓錯誤觀念誤了氣喘控制!

沒有「喘」就不是氣喘? 別讓錯誤觀念誤了氣喘控制!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未滿12歲氣喘兒童,氣喘盛行率為5.6%,而1年內因為氣喘發作,而至急診就醫有9.2%;12歲以上氣喘患者,有22.6%1年內氣喘曾發作過,其中17.2%未依醫師指示定期回門診追蹤。


國民健康署提醒,氣喘患者對於疾病的自我管理不應輕忽,氣喘是1種可達嚴重程度的慢性病,氣喘患者的呼吸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易受刺激物影響,若控制不佳氣喘易反覆發作,嚴重時更可能會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今年世界氣喘日為5月5日,為避免氣喘患者對氣喘的迷思影響疾病控制,全球氣喘倡議組織(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將今年世界氣喘日宣導主題訂為「揭開對氣喘的迷思(Uncovering Asthma Misconceptions)」,呼籲民眾建立健全的氣喘知能,才能有效控制氣喘,不受疾病威脅。


氣喘迷思不可信 別讓錯誤觀念誤了氣喘控制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惟透過正確的了解氣喘,才能有效幫助自己穩定控制氣喘,享有健康生活品質。


Q1:沒有喘就不是氣喘?


由於氣喘發生的臨床症狀包含慢性咳嗽且往往合併有痰音,因此即使不覺得喘,但咳嗽斷續2至3星期以上未見改善時,需考慮氣喘的可能,應進一步接受臨床專業醫師評估,儘早控制。


Q2:吸入類固醇副作用大應該少使用?


氣喘治療的藥物非常多種,其中吸入性類固醇是治療及預防氣喘發作的重要慢性保養藥物,與口服類固醇在用藥方式和使用劑量上不同,只要了解藥物作用及使用方法,遵照醫囑正確使用氣喘藥物及吸藥技巧,可以不必過度擔心產生副作用(如:月亮臉、水牛肩)。


Q3:氣喘是1種兒童疾病,隨著年齡增長就會消失?


彰化基督教醫院林慶雄副院長表示,根據相關研究指出由診斷出氣喘的年齡分佈來看,氣喘可以發生在0至76歲的所有年齡層,因此氣喘不是兒童特有的疾病,而針對兒童氣喘在長大後是否會消失,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答案,有研究顯示兒童氣喘於青春期消失的比例約16%至60%。


Q4:氣喘患者不可運動?


氣喘若控制得當便不會因運動而誘發,但若活動激烈或太興奮仍會些許咳嗽,便表示氣喘沒有完全的控制好,運動前做10~15分鐘暖身運動也比較不會誘發,所以只要注意小細節一樣可以快樂運動。


氣喘自我管理 3招永保安康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氣喘患者除照護不迷思外,也要做好自我管理,提供管理3招遠離氣喘永保安康:


▸第1招:遠離誘發因子不可少


氣喘患者可透過定期清潔居家環境、外出配戴口罩及拒絕週遭菸害等,避免碰觸誘發因子(包括:塵蟎、灰塵、花粉、氣溫急遽變化、冰冷食物、病毒感染及二手菸、三手菸、空氣汙染等因素)。


▸第2招:定期回診正確規律用藥不害怕


氣喘患者應依照專業醫師指導正確使用吸入性藥物,使藥物進入肺部發揮療效,並且定時回診遵醫師處方規律用藥,不可因害怕副作用或無症狀就擅自停藥。


▸第3招:自我監測好放心


國民健康署引用GINA的資料,提供氣喘患者簡易的氣喘控制評估量表(如下圖)檢視自己氣喘控制狀況,讓患者自我掌握疾病更安心,即使是控制不佳時,也能警惕自己應與醫師討論,不錯過正確治療時機。


沒有「喘」就不是氣喘? 別讓錯誤觀念誤了氣喘控制!

▲氣喘控制評估量表。(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圖/NOW健康製作)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乾眼症補水就好? 眼科醫師:缺水、缺油治療方向不同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公費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今開打!疾病管制署呼籲,符合接種資格的民眾,儘早於11月底流感疫情來臨前完成接種,以提升自我保護力,建議2歲幼兒及75歲以上老人,可右手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左手接種流感疫苗,獲得雙重保護。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包括60至64歲具有高風險慢性病患、65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隨著性別平等意識的開放,同志也開始漸漸被社會認同,每年同志大遊行,總會聚集許多人潮。2013年「高雄同志公民運動」由社團法人台灣愛之希望協會暨陽光酷兒中心與高雄市民政局合作舉辦,並將在10月5日假愛河旁的仁愛公園舉行彩虹同樂會,邀請民眾一起共襄盛舉。台灣愛之希望協會主任阿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為了保護媽媽遠離家暴傷害,發奮學習拳擊,17歲台灣拳擊選手林郁婷榮獲世界拳王。同樣也是為了保護媽媽,中部一名大學生卻殺了自己的父親,兩人都是長期目睹媽媽受到家庭暴力的目睹兒,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指出,國內各直轄市、縣(市)每年受理婚姻暴力通報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秋冬來臨,冷風呼呼吹,很多人都有嘴唇乾裂的問題,為免嘴唇乾裂,很多人都會使用護唇膏;不過,臨床上,卻有人因為對護唇膏中的成分過敏,導致嘴唇脫皮情況更加嚴重。皮膚科醫師建議,為避免護唇不成反過敏,最好是選擇含天然有機成分的護唇膏,來呵護脆弱的唇部肌膚。皮膚科醫師蔡佳芬醫師指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