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沒睡醒一口灌下冰箱「稠稠的」瓶裝咖啡 17歲男孩竟缺氧險喪命

▲醫師建議家長應學習CPR和哈姆立克動作,為孩童誤食異物急救做好準備。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誤食毒物的風險不只是小小孩!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科醫師吳昌騰就收治一名17歲的男孩,凌晨4點多時,因為覺得口渴,迷迷糊糊從冰箱裡拿了一瓶瓶裝的咖啡,便大口灌下,喝完後,才覺得味道不太對,稠稠的,沒想到半小時後就開始出現頭痛和嘔吐,家人趕緊送急診,已經缺氧、低血壓和心跳過緩,所幸搶救回一命。由於類似案例極少見,也發表在國際期刊之上。

事實上,根據長庚兒少保護中心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近5年間,孩童光是誤食毒物(不含異物)急診案件,每3天就有1件,尤其最常發生在家中和5歲以下的孩童。長庚兒少保護中心還特別拍攝公益動畫影片,提醒家長重視孩童在家中的安全。

這情況太少見,世界沒幾例!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科主任李嶸指出,仔細一問才發現,原來是男孩的祖母一時找不到適合的容器,沒地方裝,就隨手放在咖啡瓶裡,沒想到惹出大麻煩。

吳昌騰指出,碘在人體吸收後,會迅速轉化進入毒性低得多的碘化物,其中97%由腎臟排泄,半衰期為2天,但如果大量攝入仍會出現碘毒性,致死劑量從200亳克到大於20克不等,以該名男孩為例,住院期間即陸續出現其他併發症,包括吸入性肺炎、腐蝕性胃腸炎,好不容易,住院後第9天才復原出院。個案報告也發表於2020年7月的「美國急診醫師(J Am Coll Emerg Physicians Open)」。

「巴克球」的磁力珠玩具,也是醫師眼中的大殺手,因為有些磁力珠玩具磁力極高,孩童一旦誤食可能造成胃腸穿孔等嚴重狀況,甚至死亡。

吳昌騰就收治一名年僅4歲的小小孩,一口氣吞下23顆巴克球,家長卻完全不知情,等到3天過後,孩子開始哭鬧,四處就醫卻找不到原因,最後送到醫院影像檢查一照,巴克球已經彼此碰吸在一塊兒,壓迫胃腸造成缺血、壞死,胃破1個洞、腸子破2個洞了,所幸手術後順利復原。

土城長庚醫院院長、長庚兒少保護中心召集人黃璟隆強調,巴克球的潛在風險高,只要吞下兩顆就可能造成腸子缺血,甚至胃腸穿孔等嚴重狀況,最嚴重可能死亡,雖然台灣已於2019年10月起將巴克球等磁性玩具納入商品檢驗法管理,但仍不時有誤食案例傳出,家長一定要當心;他建議除了家長慎選玩具,並在孩童玩巴克球等磁力珠玩具時盡量全程陪伴,以及隨時檢查數量是否減少外,政府也應更積極管制巴克球等磁力珠玩具,甚至立法禁止販售。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兒童誤食毒物「3天就1件」 長庚研究:比殺蟲劑還常惹禍的是「它」

居服員傳播鏈深夜又爆! 指揮中心證實連乾妹的同事也確診「Ct值20.2」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台中21歲李姓工人去年底右手拇指不慎捲入機台,造成斷裂;28歲越籍移工也因機器操作不慎,導致大拇指遭夾斷,兩人各接受4小時緊急顯微重建手術,術後三個月持續努力復健,如今不僅保全手指外觀與知覺,更恢復「能屈能伸」的日常動作,未來生活不致受影響。 顯微重建術讓手...

閱讀詳情 »

【報新聞/記者曾沛騰/新竹縣報導】中醫大新竹附醫由總院協助完成開院以來第一次的器官捐贈移植手術。神經外科江忠穎醫師表示,個案當時因不慎由高處墜落,腦幹受傷嚴重且呈現腦死的狀況,但因年輕且其他器官狀況良好,因此向家屬提議器官捐贈的可能性,個案爸爸表示,女兒一直是一個非常貼心的女孩,時常對他撒嬌,總是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的AZ疫苗從盼著打到現在打不完,兩批已陸續抵台的AZ疫苗效期又即將到期,昨天才擴大全部醫事人員接種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7)日又宣布擴大接種,自4月12日起,開放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工作者等第二、三類實施對象也可以接種COVID-1...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採購德國BNT疫苗「卡關」迄今,我方簽好的合約,遲遲等不到德國總公司的回音,外界認為仍卡在上海復星擁有大中華地區總代理權的政治問題上,衛福部長陳時中今(7)日公開證實不排除要棄單了,如果BNT疫苗預計到手時間比另一支莫德納疫苗進來的還要晚,「若超過那個時間,沒辦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