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治療心律不整不再侷限藥物 電燒手術更勝一籌

  案例1名陳先生原先在其他醫院門診控制三高,因近日容易心悸、頭暈,經檢查診斷為陣發性心房震顫,並且接受心律不整藥物及抗凝血劑的治療,但成效卻不理想,不僅原先狀況未獲改善,現在甚至走一小段路就開始氣喘如牛,最後轉而求助成大醫院進行治療。

  經檢查發現,陳先生的陣發型心房震顫次數1天高達5千多次,超音波也顯示左心房擴大,左心室功能也下降。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黃鼎鈞表示,心房震顫是所有心律不整中最常見,影響也最嚴重的,中風的風險是一般正常人的3至4倍,死亡率則是2倍左右,因此對於中風風險偏高族群,會開立抗凝血劑使用。而治療的重點,在於心跳的速度或節律控制。速度控制是使用藥物減輕病患的不適感;節律控制則可利用藥物、電燒灼手術或兩者並用,使混亂心律恢復正常。

  黃鼎鈞說明,有研究指出心房震顫的主要病灶,來自於肺靜脈基部不正常放電點,因此手術主要目標便是進行肺靜脈隔離術,而電燒手術比起單純藥物控制相對有效。目前在台灣處理方式分2種:1熱1冷。熱指的是3D電燒灼手術,利用磁場搭配專門導管、機器及軟體,精準定位導管在心臟中的方位,搭配電訊號的判斷,隔離肺靜脈不正常放電病灶;冷指的是新型冷凍氣球燒灼術,利用特殊的氣球,一次性將肺靜脈病灶進行環狀隔離。

  這2種術式的效果及安全性相當,差別僅在手術時間:電燒灼手術約3至4小時,冷凍氣球約2小時。最後陳先生選擇以冷凍氣球燒灼治療,術後回復狀況良好,經半年以上的追蹤,24小時心電圖沒有任何復發現象,超音波檢查也發現左心房開始縮小,左心室功能回復。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機一鍵查得到近3年就醫紀錄,健保「健康存摺」App已有破160萬人下載登錄,是最有人氣的政府App之一,健保署今年3月更開放在經民眾同意授權之下,可以讓第三方APP介接健康存摺資料,卻因有保險公司在列,引發「綁架個資」疑慮,但健保...

閱讀詳情 »

▲流感進入流行期了。(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流感流行期來了!疾管署今(24)日公布國內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突破10萬人次,正式進入流行期,且上周新增55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27件流感群聚通報,雙雙寫下單周最高紀錄,還出現了今年最小的重症病例,僅3個月大男...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不要萬事問Google 最近,我偶爾會碰上自己上網查了些資料,然後就變得很自以為是的患者。就算醫師想提供對那位患者來說最好的治療,有時患者會固執地相信自己搜尋到的訊息,而拒絕接受醫生所安排的治療。 我並非否定透過書籍或網路來取得癌症的相關知識。但...

閱讀詳情 »

▲醫師門診觀察,近一兩年診斷出罹患多發性肺癌的患者日益增加。(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沒家族病史、不吸菸,依舊逃不過肺癌陰影。一名53歲女性,身體一向健康,並無肺癌家族史病史也不吸菸,但日前健康檢查時,卻一口氣在左、右肺部都發現毛玻璃狀病變,醫師懷疑為「多發性肺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