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治療心律不整不再侷限藥物 電燒手術更勝一籌

  案例1名陳先生原先在其他醫院門診控制三高,因近日容易心悸、頭暈,經檢查診斷為陣發性心房震顫,並且接受心律不整藥物及抗凝血劑的治療,但成效卻不理想,不僅原先狀況未獲改善,現在甚至走一小段路就開始氣喘如牛,最後轉而求助成大醫院進行治療。

  經檢查發現,陳先生的陣發型心房震顫次數1天高達5千多次,超音波也顯示左心房擴大,左心室功能也下降。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黃鼎鈞表示,心房震顫是所有心律不整中最常見,影響也最嚴重的,中風的風險是一般正常人的3至4倍,死亡率則是2倍左右,因此對於中風風險偏高族群,會開立抗凝血劑使用。而治療的重點,在於心跳的速度或節律控制。速度控制是使用藥物減輕病患的不適感;節律控制則可利用藥物、電燒灼手術或兩者並用,使混亂心律恢復正常。

  黃鼎鈞說明,有研究指出心房震顫的主要病灶,來自於肺靜脈基部不正常放電點,因此手術主要目標便是進行肺靜脈隔離術,而電燒手術比起單純藥物控制相對有效。目前在台灣處理方式分2種:1熱1冷。熱指的是3D電燒灼手術,利用磁場搭配專門導管、機器及軟體,精準定位導管在心臟中的方位,搭配電訊號的判斷,隔離肺靜脈不正常放電病灶;冷指的是新型冷凍氣球燒灼術,利用特殊的氣球,一次性將肺靜脈病灶進行環狀隔離。

  這2種術式的效果及安全性相當,差別僅在手術時間:電燒灼手術約3至4小時,冷凍氣球約2小時。最後陳先生選擇以冷凍氣球燒灼治療,術後回復狀況良好,經半年以上的追蹤,24小時心電圖沒有任何復發現象,超音波檢查也發現左心房開始縮小,左心室功能回復。

相關推薦

疫苗今已在全球普及,包含冰島、列支敦斯登、挪威、瑞士等國持有認證後的「疫苗護照」可在歐盟各國間自由移動。衛福部疾管署長周志浩今回應,台灣對於此議題也在研議,但現在「疫苗護照」並未在國際成為「入境許可」,台灣也一直和國外保持聯繫,也了解國外的做法,現在疾管署已有在做準備與接洽,有最新進度也會馬上和國人...

閱讀詳情 »

昨天台北市長柯文哲赴中央與指揮官陳時中和醫療小組開會整合北農疫調問題。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北農專案沒有外界想的那麼可怕,現在快篩已做了4933人,快篩陽性率僅0.3%,柯文哲也坦言發現快篩偽陽性率高,未來會考慮直接做PCR。柯文哲表示,從6/21至到6/24止,已對4933位相關人員做快篩,其中快篩...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13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29例本土個案及1例境外移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54例最多,基隆市也有9例。基隆市長林右昌下午在記者會上表示,確診個案中,3人為養護中心住民,2人為養護中心工作人員,2人與燒烤店確診者有關,1人為富邦momo集團員工,1人自...

閱讀詳情 »

本土疫情蔓延,再傳有台灣輸出病例。今中國四川衛健委通報的3例境外輸入中,有2例為是在6月21日從台灣抵達成都,並在昨23日確診。台灣輸出他國的個案是否隨本土疫情爆發而增加,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具體數字還不清楚,不過「台灣有疫情,這種情況相對會增加是正常的事」,重點是積極進行國內疫調以及早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