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治療心律不整不再侷限藥物 電燒手術更勝一籌

  案例1名陳先生原先在其他醫院門診控制三高,因近日容易心悸、頭暈,經檢查診斷為陣發性心房震顫,並且接受心律不整藥物及抗凝血劑的治療,但成效卻不理想,不僅原先狀況未獲改善,現在甚至走一小段路就開始氣喘如牛,最後轉而求助成大醫院進行治療。

  經檢查發現,陳先生的陣發型心房震顫次數1天高達5千多次,超音波也顯示左心房擴大,左心室功能也下降。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黃鼎鈞表示,心房震顫是所有心律不整中最常見,影響也最嚴重的,中風的風險是一般正常人的3至4倍,死亡率則是2倍左右,因此對於中風風險偏高族群,會開立抗凝血劑使用。而治療的重點,在於心跳的速度或節律控制。速度控制是使用藥物減輕病患的不適感;節律控制則可利用藥物、電燒灼手術或兩者並用,使混亂心律恢復正常。

  黃鼎鈞說明,有研究指出心房震顫的主要病灶,來自於肺靜脈基部不正常放電點,因此手術主要目標便是進行肺靜脈隔離術,而電燒手術比起單純藥物控制相對有效。目前在台灣處理方式分2種:1熱1冷。熱指的是3D電燒灼手術,利用磁場搭配專門導管、機器及軟體,精準定位導管在心臟中的方位,搭配電訊號的判斷,隔離肺靜脈不正常放電病灶;冷指的是新型冷凍氣球燒灼術,利用特殊的氣球,一次性將肺靜脈病灶進行環狀隔離。

  這2種術式的效果及安全性相當,差別僅在手術時間:電燒灼手術約3至4小時,冷凍氣球約2小時。最後陳先生選擇以冷凍氣球燒灼治療,術後回復狀況良好,經半年以上的追蹤,24小時心電圖沒有任何復發現象,超音波檢查也發現左心房開始縮小,左心室功能回復。

相關推薦

自全台進入防疫二級警戒後,新北今天新增11例COVID-19本土病例,首次進入「雙位數」。昨板橋大遠百1名櫃姐確診後,立即匡列全棟1500多名員工採檢,針對後續採檢結果及清消的進度,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大遠百櫃姐Ct值為31,應已不具傳染力,至今1323人篩檢結果均為陰性,不過篩檢總數級結果正在確認...

閱讀詳情 »

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公布13例本土確診,其中新北市有11例。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明,其中10例是三峽家庭群聚,但因Ct值幾乎都大於30,「研判應該是舊案,幾乎沒有傳染力」。侯友宜說明,案16072,年紀40歲,因要去做腸胃鏡到醫院檢查前要PCR,採檢後Ct值31,應該不具傳染力,但是按照中央規定還是...

閱讀詳情 »

國內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趨緩,不過今天新增13例本土確診個案,「+0」止步。新北衛生局下午公布確診者足跡,三峽群聚案其中一名染疫者到過白沙灣海水浴場,板橋大遠百1名確診員工到過板橋大遠百、老串角居酒屋、藏壽司土城金城路店。新北衛生局下午公布確診者最新足跡,案16072於8月22日下午1時...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公布國內新增6例境外移入COVID-19病例,分別自法國、美國、越南、巴基斯坦、柬埔寨及其他國家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透露,13例本土確診中,1例為昨日的新北市大遠百員工,另有9例是同住家人群聚。13...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