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消除黑眼圈的六大方法

中醫學認為:色黑入腎,因此不少人以為眼圈黑與腎有關,是腎虛的表現。誠然,在臨床中確有因腎虛而致眼圈發黑的患者,然而,眼圈發黑未必人人都是腎虛。

    過度勞累,長期熬夜,或化粧品顆粒潛入眼皮,以及眼瞼受傷引起皮下滲血,都能導致眼周皮膚代謝功能失調,使色素沉積于眼圈。而眼窩或眼瞼處靜脈曲張或長期眼瞼水腫,致使靜脈血管阻塞,也能形成眼圈發黑。

    眼圈發黑還有可能是一些婦科疾病的信號。有的婦女早起時發現自己的眼圈發黑,經久不消,這很可能是由痛經或月經不調引起的。祖國醫學認為,痛經或月經不調多因情志不遂、憂思悲怒、肝鬱氣滯、瘀血阻滯所致,或由起居不慎、經期感受風寒濕冷引起。而黑眼圈正是氣血運行受阻在面部的表現。經血量過多或患功能性子宮出血的女性,也易出現黑眼圈。

    一些慢性病也有可能導致出現黑眼圈。如慢性肝病患者,特別是肝功能不正常的患者,黑眼圈往往難以消退。慢性胃炎反復發作,引起消化、吸收功能減退者,眼圈也常常發黑。此外,動脈硬化、更年期綜合徵、大病之後體質虛弱、腎炎、腎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甲狀腺功能減退、柯興氏綜合徵等都會造成眼周微循環障礙,以致瘀血阻滯,引起眼圈發黑。

    防治黑眼圈最有效的方法是治療引起黑眼圈的原發病。同時採用下列方法,加強眼部血液循環,也有助于消除黑眼圈。消除黑眼圈的六大方法

 消除黑眼圈六方法:

    1.雙手對搓至熱,快速用手掌心按壓雙眼熱敷,如此反復十餘次,每天數遍,多多益善。

    2.經常用手輕輕按摩眼眶周圍的皮膚。

    3.用大拇指按壓太陽穴和涌泉穴3~4分鐘,每天2~3次,每晚臨睡前再用熱水泡腳,效果更佳。

    4.多食雞蛋、瘦肉、魚蝦、芝麻、花生、黃豆等食品,增加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E的攝入,以滿足眼周皮膚對多種營養物質的生理需求。

    5.每晚用冷水、溫熱水交替敷眼部十餘分鐘。

    6.注意作息起居,做到生活有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並經常運動改善新陳代謝,強化全身機能狀態。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在女性愛美,追求高顏值標緻臉蛋外,對於身材標準更是相當嚴格,追求纖瘦苗條的身材同時又希望能擁有一對傲人雙峰,造就整形外科門診隆乳詢問度逐年升高,想藉由隆乳手術來達成美麗心願。不過,隆乳手術並非小事,也並未能保證術後效果,想要成就夢想美胸還得注意義乳材質選定、執刀醫師專...

閱讀詳情 »

暈眩常見的原因 一般而言,沒有旋轉的頭暈,比較少是因為前庭神經病變引起的。這種頭暈, 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焦慮、神經衰弱症、貧血、慢性阻塞性肺病,自律神經失調、起 立性的低血壓及其它的慢性疾病等。真正的暈眩常是陣發性的,病人覺得一時之間 天旋地轉,並時常伴隨出冷汗或嘔吐等現象。 這時候走路也有困難,病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今(19)晚間10時30分公布國內第24例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個案是60多歲女性,近2年無出國史,檢查肺炎為發現明顯病因,回溯採撿發現陽性,相關接觸者已有框列,已經展開採撿。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變官莊人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1名75歲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女性患者,醫療人員看奶奶的身體狀況尚可,和家屬討論後,決定幫她進行1次標準化療,可是化療失敗。原本,醫療人員已經和家屬談到要讓奶奶進入到安寧模式,但因血癌新藥在台上市,在取得家屬同意後,老奶奶於2019年7月使用持續10天治療後,老奶奶骨髓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