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減少接觸化學物質 研究顯示在家做菜更健康

減少接觸化學物質 研究顯示在家做菜更健康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每個遠離家鄉生活的人都會同意:沒有什麼比在家做飯更好了!與家人一起用餐,不僅讓人感到舒適,而且食物也會變得更美味,尤其是因為在家烹調,往往都是用最新鮮、最健康的食材來料理。

 

根據1項新的研究證實,家常飯菜還可以減少體內使人生病的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化學物質的含量,研究刊登在《環境健康展望雜誌》(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Journal)。

 

研究人員發現,在家中烹煮食物可以減少接觸PFAS的機會,所謂的PFAS是快餐中經常發現的有害化學物質,通常用於包裝中。PFAS同時廣泛用於工業中,以生產耐汙染、不沾黏或防水的產品,包括烹飪炊具和食品包裝等。

 

根據這項研究,接觸PFAS這類化學物質與許多健康風險有關,包括癌症、免疫抑制,以及甲狀腺疾病和生育力下降。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來自美國的10,000多名參與者的數據,在過去的24小時、7天、30天和12個月等4個不同時間範圍內,向每個參與者詢問有關其食物消耗的問題,並分析參與者血樣中PFAS化學物質的含量。

 

研究人員發現,在家進餐次數多的人,體內的PFAS含量明顯比較低;相反的,在高級餐廳或快餐店進餐的人的血液樣本中的PFAS含量往往較高,這表示餐館的食品更容易被PFAS汙染。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由於餐廳購買的食品包裝所導致。

 

研究小組進一步說明,如果人們所吃的食物與包裝的接觸較少,則接觸有害的PFAS化學品的風險就會降低。研究作者之一的Laurel Schaider博士則表示,減少人們在外面吃飯的次數,不僅可以使他們免於受有害的PFAS化學物質的侵害,同時能夠透過減少食品包裝材料的使用來幫助保護環境。

 

編輯:馬姍妤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日前6歲吳姓小弟,因發燒伴隨嘔吐、腹痛等症狀,來到兒科門診就醫,經過衛福部樂生療養院兒科張瑩雯醫師理學檢查,眼白明顯偏黃,呈現略有黃疸徵兆,且沒有下痢狀況,立即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膽囊有顆囊腫。膽道囊腫是指膽道有一段擴大形成囊腫,亞洲地區尤以日本及中國小孩罹患率最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接上假睫毛,不用上眼妝,就能擁有美麗雙眸,真是愛美女性的大福音,但若在接假睫毛時,因接睫師不注意,傷了眼睛,紅了眼,真是賠了健康又折兵。李小姐日前至坊間美睫店接假睫毛,在接睫毛過程中,忽然一陣刺痛,淚流不止,隨即眼睛發紅,隔天趕緊至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眼科求診,眼科陳家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每年3、4月是桃花開的季節,氣候回暖、春心蕩漾,開始想尋找新對象,古時候更把「桃花」與「感情」聯結在一起。衛福部玉里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孔繁錦指出,典型季節性情緒障礙,常在秋冬抑鬱,春夏則出現躁症,心情較浮動,比較容易動情,「犯桃花」其實其來有自。季節性情緒障礙 春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初春是水痘好發季節,以往台灣水痘疫情在3、4月開始攀升,今(108)年2月水痘單周門診就診人次近千人,達5年同期新高,且其中許多是群聚感染。自2004年起,國內提供滿1歲幼兒免費接種一劑水痘疫苗,但小兒科醫師陳木榮指出,隨年齡增長,疫苗保護力多少會下降,4-6歲孩童可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