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準媽咪為胎兒補充營養 孕期體重卻Hold不住

  懷孕期間,同時要補充自己與胎兒的營養,體重必然會增加,但提醒孕媽咪,若是體重增加太快或太多,易引發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等疾病,建議多吃蔬果、適度運動,以防體重破表。

孕前過瘦或過胖 體重控制各有方法

  準媽媽總是擔心孕期體重會超標,但若是孕前體重就已過胖或過瘦,懷孕期間的體重又該如何有效控制?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李佩芬提到,對於孕前體重過胖的孕婦,第1步要先拋開「一人吃兩人補」的迷思,並與醫師、營養師討論,為自己訂定每階段的體重目標,吃正餐時,多挑選富含營養素、熱量不高的食物。

  孕前被檢測出過瘦的孕婦,平常除了正常規律的三餐之外,可適度食用健康的點心,像是:豆漿、水果、堅果、地瓜等,能增加熱量、補充營養卻又不會增加身體負擔。另外,研究指出夜間人們容易傾向攝取油炸、精緻澱粉等高熱量食物,熬夜也容易降低身體對胰島素敏感性,增加血中游離脂肪酸,建議孕婦不要熬夜,否則長期下來身體容易合成脂肪,體重更不易控制。

孕期增重快 危險疾病找上身

□ 妊娠糖尿病:若孕期體重增加太快,罹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就比一般孕婦高。研究發現,若是懷孕24至28週,每周增加0.4至0.9公斤以上,罹患妊娠糖尿病機率約為一般孕婦的17倍。另外,孕前BMI超過標準值的女性,懷孕時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也會提高;有過病史的婦女,容易增加產後變成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

□ 生產風險高:孕婦體重增加過快,易導致胎兒體重過重,加上若又患有妊娠糖尿病,孕婦血糖會更不穩定,造成巨嬰、增加難產風險。

□ 子癇前症:子癇前症表現症狀為高血壓、水腫、尿蛋白等,李佩芬營養師提到,雖然台灣孕婦罹患子癇前症的機率不高,約1.4%,但過重或體重增加太多都容易提升此機率。根據統計,孕前BMI>24的孕婦,此症狀的發生機率約是一般體重正常者的2.4倍。

有效管理 多吃蔬果並適度運動

  近年來,「養胎不養肉」的觀念流行,孕媽咪都不希望胖太多,李佩芬營養師提醒,別為了追求體重計上的數字,就刻意節食或是採用極端的飲食控制方法,例如: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或是每天攝取少於800大卡的極低熱量飲食等,都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真正有效管理體重的方法,在於多攝取各種天然「原食物」,尤其是蔬果含有較多的抗氧化物質、維生素及礦物質,對胎兒、孕婦的健康皆有幫助。此外,不管是體重過重或過輕的準媽媽,皆不可或缺的是適度運動。根據研究指出,有著運動習慣的孕婦,生產過程花費時間較短、分娩時出血量也會比較少,還能避免孕期體重過度增加。因此建議孕媽咪可維持1天至少做15至40分鐘的緩和運動,像是:快走、騎腳踏車、游泳等,若有高血壓、需安胎等特殊狀況的孕婦,則可與醫師討論其他合適的運動方式。

★原文刊載於2019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85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漸進式或反覆發作進行神經侵襲的病症,對於罹病的患者來說,需要早期確診與進行治療,才能有助於減少發作次數造成神經細胞的損傷;在多發性硬化症治療方式中,若是病患急性發作,通常會透過注射高劑量類固醇注射治療或血漿置換術來緩解病症,以減少神經發炎與縮短症狀持續時間,但對整體病程控制沒有太多...

閱讀詳情 »

台視全新科學節目《探索科學、宇宙奇航》,將於今(4/11)晚10點首播,台視採訪團隊不僅遍訪「NASA美國航太總署」、「JAX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及「中國科學院雲南麗江天文觀測站」,更取得NASA全球獨一無二的飛行天文台「SOFIA」登機許可,成為第一家獲准登機採訪的華文媒體,主播林益如興...

閱讀詳情 »

加拿大一公司日前成功開發出一款名為「Ocumetic」的仿生鏡片。只需以注射的方式注入眼睛,大約10秒後,這種眼鏡就會自動在眼球中展開,原先不良的視力不但能夠被矯正,還能比1.0的視力更好。不過,該鏡片只適用於25週歲以上成人,該項技術正在取得國家政府的認可,最快2017年問世。 翻拍微頭條下同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