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滿口爛牙不重建 小心感染風險大增!

滿口爛牙不重建 小心感染風險大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許多老人擔心拔牙傷身,即使牙齒已經搖搖欲墜或只剩爛牙根,也堅持不願拔除,反而大大增加感染風險。牙周病也已被證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系統性疾病的風險。口腔健康與營養攝取、美觀及社交活動息息相關。

將進入高齡社會 牙齒照護成關鍵

亞東醫院牙科部醫師陳詩芸表示,台灣人口老化快速,1993年台灣老年人口比率是7%,為「高齡化社會」,預估2018年將達 14%,進入「高齡社會」而2025年,將跨過 20% 門檻,成為「超高齡社會」。隨著醫療進步,國人平均壽命也持續延長,如何維持老年生活品質更重要。許多老人家因為牙齒問題,飲食不便、營養不足,不美觀而漸漸斷絕與外界互動。

如果自然牙經過治療後條件許可就儘可能保留,但前提是病人能做到良好的清潔,牙齒本身也能提供足夠的咀嚼功能。缺牙太久未重建,會造成鄰近牙齒移位、牙齒排列歪斜、假牙排牙空間減少、缺牙區牙床萎縮,日後假牙製作困難。仍有咬合的牙齒則易因受力過大而搖動或磨耗,加速損壞。更不用說忍受長期的進食困難和美觀問題,影響生活品質。

活動假牙、植牙 重建牙齒選擇多

陳詩芸醫師表示,活動假牙利用現有牙齒和牙床提供固持力和穩定性,有基本的厚度和體積以提供足夠的強度。第一次戴不習慣,但大部份的人配戴一段時間經過調整都能適應。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因本身太過敏感而無法接受,此時則須考慮植牙。

年齡並不是植牙的決定因素,主要考量是缺牙區的齒槽骨高度和寬度、咬合狀況,某些系統性的疾病或是曾經做過頭頸部放射線治療須經過醫師評估。適當條件下植牙支持的固定假牙可以讓病人擁有接近自然牙的感受,而全口無牙的病患也可以透過植牙使得活動假牙更穩固,達到更好的咀嚼功能。(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5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表示,「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將自27日14時起重新開放意願登記,請18歲(含)以上尚未意願登記民眾把握機會,儘速完成登記,保障自身權益;另此次開放,將新增接種高端疫苗選項,供20歲以上民眾選擇。重新開放登記 新增高端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新增1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今增16例本土病例 相關疫調持續進行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6例本土病例(其中7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1例男性、5例女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熬夜、睡眠不足,容易導致黑眼圈,讓許多人變成熊貓眼一族,網友推薦以茶包局部熱敷、冰敷,可幫助消除黑眼圈,台大醫院皮膚科教授蔡呈芳表示,熱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但茶鹼具有收斂效果,如果過度收斂,皮膚乾燥,反而引起過敏反應。 黑眼圈的成因不一,如覺困擾,應該先至皮膚科門診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並升級三級警報後,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疫苗(COVID-19 vaccine)大幅提升,但皮膚疾病的病友在使用免疫調節藥物的同時,對於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仍有許多疑問,因此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給病友建議如下: Q1 皮膚疾病患者適合接種疫苗嗎?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