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炎夏酷日 家醫教你避開「熱傷害」

炎夏酷日 家醫教你避開「熱傷害」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最近天氣炎熱,氣溫狂飆,日前有民眾因熱中暑而昏迷,體溫飆高到41.8度,緊急送醫插管治療才保住一命。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蔡忠紘醫師表示,門診時曾遇到男大生瘋籃球三對三鬥牛,烈日下運動數小時後腹痛就醫,經診斷是高溫導致肌肉痙攣。

4類熱傷害 「熱中暑」最嚴重

蔡忠紘說,常聽到的「中暑」,其實只是熱傷害的其中一種。所謂「熱傷害」,就是當人暴露在高溫環境下,若無法有效散熱,就會因體液過度流失,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甚至器官衰竭等嚴重後果。

關於熱傷害的分類,大致上可分為四種:熱衰竭、熱痙攣、熱昏厥、熱中暑,其主要症狀與處置原則分別介紹如下:

一、熱衰竭:是較輕微的熱傷害。主要是因為由於流汗過多,卻未適時補充液體或電解質。主要症狀有大量出汗、疲倦、身體軟弱無力、血壓降低,嚴重時可能會失去知覺。只要有類似症狀,必須盡快至陰涼處休息,並適時補充含電解質的水或運動飲料。

二、熱痙攣:是由於在高熱環境下運動或工作時,因流汗過多,造成體液喪失與電解質失衡,而導致肌肉痙攣的現象。許多年輕人在烈日下打球後小腿抽筋就是屬於這種情形。處理熱痙攣的方式,一樣是盡快到陰涼通風處仰臥休息,補充含電解質的水或運動飲料,並伸展按摩抽筋的肌肉。如果痙攣劇烈,甚至影響腹壁肌肉,則應盡快送醫。

三、熱昏厥:常見在炎熱的環境中長時間站立,如軍隊的訓練或學校的朝會時,因為皮膚血管擴張幫助散熱,大量的血液跑到皮膚等周邊血管,血液會在體內重新分配,導致腦部血流暫時不足,發生暫時性暈厥的現象。處置原則一樣是只要趕緊將患者抬到陰涼通風處仰臥休息,保持呼吸道暢通,很快自己就會醒過來。若持續性的昏厥或生命徵象不穩,則應盡快送醫。

四、熱中暑:是最嚴重的熱傷害。大多是發生熱衰竭時未被及時發現與處理,造成體溫調節中樞代償機制失衡,中心體溫持續上升,皮膚因為無法流汗散熱而乾燙,最後將造成中樞神經異常,出現口齒不清、躁動、昏迷,並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處置方法最重要的是需有早期發現,若發生上述三種輕微熱傷害就應盡快治療,才能避免進展成嚴重的熱中暑。

穿著寬鬆衣物 保持環境通風

蔡忠紘提醒,平時除了避免在烈日下工作過久,穿著淺色寬鬆衣物,並應保持環境通風,因為悶熱潮濕,讓身體散熱更困難,悶熱加上密不通風,熱傷害才會發生。此外也應多補充含電解質的水分,若有上述熱傷害症狀出現時,需提高警覺盡快處置。

【延伸閱讀】

次世代基因定序多基因檢測 提供肺癌病患更好的治療機會

等到你發現時就晚了! 大腸癌治療前先這樣做

罹肺癌7年 選對標靶精準治療讓他陪女兒上大學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1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今年截至2月23日已確診143例流感併發症,其中9成都未接種流感疫苗。該局強調,今年1月27日開始,已開放全台北市民免費接種流感疫苗,呼籲尚未接種者請儘快完成接種。春節後寒流一波波來襲,恰逢各級學校陸續開學,流感疫情隨之升溫。根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趕緊帶家中寶貝施打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台北市自101年開始,提供設籍北市1至5歲幼兒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截至去年底約有6萬7000人次受惠。最新民調更顯示,8成民眾滿意此福利政策。北市衛生局委託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民意調查研究中心,針對疫苗接種情形及滿意度進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最近寒流來襲,氣溫驟降,導致幼兒因感冒罹患肺炎的人數暴增,且常常1人感染,全家遭殃;還有像是就讀幼兒園安親班的幼童,也容易在與同學玩耍的過程中互相感染。基隆市政府衛生局指出,肺炎鏈球菌是人類常見的感染細菌,有90幾種血清型,可引起嚴重的肺炎、菌血症、敗血症、腦膜炎、腹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86歲的奶奶因為牙齒早已掉光,吃飯時都得戴上活動式假牙,但由於活動式假牙較不牢固,奶奶都只能吃口感較軟的流質類食物。為了讓奶奶能夠再度享受食物的美味,兒孫們便決定在奶奶86歲大壽前合力出資,透過「植牙搭配覆蓋式活動假牙implant retained over- d...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