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為什麼你不應該忽視傷口? 傷口久治不癒當心3大潰瘍

為什麼你不應該忽視傷口? 傷口久治不癒當心3大潰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如果你有疼痛的傷口持續數周或數月都無法癒合,是時候去該看醫生了!別小看傷口,慢性傷口可能導致危險的併發症,它們可能從小處開始反覆結痂,但並不會好轉。面對複雜的傷口潰瘍,整形外科醫生、傷口護理主任Christi Cavaliere說,全面的跨科真正使治療與眾不同。如有傷口的困擾,你可以從諮詢不同的科別的醫師進行治療,獲得所需的全面護理。

為什麼傷口沒有好轉? 別忽略慢性的小傷口

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慢性傷口是指三個月內不能癒合的傷口。它們從小處開始,如丘疹或抓痕,傷口會一次又一次地結痂,但不會好轉。如果你有一個傷口不能癒合,這是一個危險信號,應該儘早諮詢醫生,目前常見的慢性傷口有糖尿病性潰瘍、下肢靜脈性潰瘍、壓瘡傷口三大類。

1.糖尿病性潰瘍

糖尿病患者如果因神經病變、腳部失去知覺等,特別容易使小傷口被忽視,進而造成感染的風險。例如血流循環不佳可能會讓傷口難癒合,逐漸惡化,嚴重者可能需要截肢。

為了有效控制慢性傷口,糖尿病患者應攝入足够的蛋白質,補充適當水分,保持血糖的穩定。另外剪短指甲、不要穿上會讓腳受傷的鞋子也非常重要。Christi Cavaliere強調,你需要確保任何感染都得到解决,任何患有糖尿病的人,如果腳部出現傷口,應儘速就醫。

2.下肢靜脈性潰瘍

下肢靜脈潰瘍並非單純的皮膚破損,通常是因為靜脈回流異常導致的腿部傷口,有了這些傷口,血液就不能很好地流回到腿部,所以經常感到沉重,傷口周圍的皮膚也會變硬、變色、疼痛和發癢。在這樣的情況下,潰瘍特別容易復發,治療上可定期穿著彈性襪預防液體在腿部堆積,或者醫生幫助你找出腿部潰瘍的根本原因。

3.壓瘡傷口

壓瘡是一個常見的醫療問題,起因於皮膚受到長久壓迫、不當的照護技巧、長時間保持同一種姿勢,導致皮下組織血液循環受阻,造成組織缺氧壞死的現象,通常發生於尾骨、骶骨或腳後跟,特別是長期臥床、脂體活動不良或坐輪椅的人風險最高。

Christi Cavaliere說,「如果壓力沒有得到緩解會導致全面組織死亡,留下傷口甚至露出骨頭。」而治療壓瘡最好的方式就是消除壓力來源,轉動或移動身體可防止受傷,只是目前可能還需要特殊的床墊或額外的緩衝墊來保護骨骼,未經治療的潰瘍可能會發展成嚴重的感染,需要住院治療和靜脈注射抗生素。

跨科合作護理照護 傷口癒合機會高 

不同類形的傷口複雜度,往往需要跨科部的合作,才能提供完整的傷口照護。除了內科治療外,外科、骨科、血管科的介入,甚至營養評估及復健的協助等都有助於讓慢性傷口有更高癒合的機會。

【延伸閱讀】

開學季瘋微整 趁倒數日悄悄變美

別讓失智危機找上門 口腔咀嚼力是高齡防老、樂活關鍵

肌肉醫美國際新趨勢 非侵入療程打造肌肉新美學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3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2名國籍航空機師,完成美國派飛任務回台,在3天的居家檢疫後採檢確診(案1078與案1079),目前無法確定感染來源,列入本土、境外、飛行器個案都有可能,初步掌握接觸者共131人,皆須檢驗PCR與血清抗體,目前已有2人已列居家隔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規律一段時間把廢物排出體外,對很多人來說是很日常的生活習慣,但你可曾遇過雖有便意卻發現好像有石頭卡住的情況,怎麼用力或使用干油球都沒用,只好到醫院緊急求助,小心極端便秘很有可能是腸道疾病徵兆,絕對不能等閒視之。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秉修表示,急診若有嚴重便秘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COVID-19確定病例(案1078、1079),為本國籍50多歲及60多歲男性,皆為某航空公司之貨機機組員,2人於今(2021)年4月14日與另1名機組員一同執勤至美國,並由公司安排於當地旅館檢疫,4月16日返臺後進行3天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患有高血壓的70歲陳女士,近半年多來為失眠所苦,每天都須躺1小時以上才能睡著,且半夜會醒來一至二次,伴隨有頭暈、頭痛及耳鳴的症狀,原本穩定的血壓亦隨之超標。1個月前到中醫求診,確診為「肝陽上亢」證型,經耳穴貼壓治療後,失眠狀況大幅改善,血壓偏高的狀況也得以控制。年齡小於6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