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父母必看!媽媽讓寶寶改吃這種「配方奶」後,竟患上「壞血病」!千萬要特別注意!!!

 

父母必看!媽媽讓寶寶改吃這種「配方奶」後,竟患上「壞血病」!千萬要特別注意!!!

(示意圖-圖片來源www.guziyy.com  health.dahe.cn


《兒科》(Pediatrics)雜誌新近介紹了一則病例,警告醫生,給1歲以下嬰兒開出植物配方奶代替母乳或嬰兒配方牛奶,可能會讓寶寶罹患現已十分罕見的壞血病。

據英國《每日郵報》日前報導,這名西班牙小病人在兩個半月大時,因為喝配方牛奶起過敏性皮疹,醫生建議媽媽改餵由杏仁露、杏仁粉、芝麻粉、麥芽米、糙米、小米、益生菌和益生元(小袋粉劑)等混合而成的配方。

到六個月大時,媽媽開始餵食寶寶果泥和菜泥,但他不肯吃。到11個月時,由於寶寶發育不良,媽媽只好帶他去醫院。醫生發現,這個小嬰兒不但不能直立,連大人動一動他的腿都會哭泣。

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醫院醫生、文章作者聖伊西德羅‧維多利亞(Isidro Vitoria)博士描述說:「病兒出現股骨病理性骨折、煩躁不安,無法茁壯成長。」

體檢發現,嬰兒體內的維生素C、D、鋅和促甲狀腺激素水平異常低下,結論是其患有一種嚴重併發症——壞血病,這種病過去是長期缺乏維生素C的人(如出海幾個月的水手)才會得的病,19世紀以來在成人中已十分罕見。

醫生立即用一種嬰兒配方代替了杏仁配方奶,配合穀物、肉類、水果和蔬菜,並添加維生素C和D。一個多月後,寶寶各項指標恢復了正常,骨骼變得結實;兩個多月後,開始學習走路。

文章寫道:「這一病例顯示,不恰當地使用杏仁奶餵養一歲以下的嬰兒會導致嚴重的壞血病。(植物飲品)製造商應標注該產品不適於維生素C攝入不足的嬰兒飲用。」維多利亞博士還說,醫生在建議母親給一歲以下嬰兒餵植物飲品來替代母乳或配方奶粉時,應該格外小心。

報告也解釋說,一般的嬰兒配方都會強化維生素和營養元素,但這名嬰兒先前食用的配方中,維生素C、D、鈣、鐵和鋅都含量不足。

延伸閱讀:嬰兒壞血病的發生與預防 

維生素C(也稱為抗壞血酸)是人體合成膠原蛋白所必不可少的營養,膠原蛋白存在於在皮膚、血管、骨骼和軟骨等不同類型的組織中。嚴重缺乏維生素C,可能導致肌肉和關節疼痛、疲倦、皮膚出現斑點和出血點、牙齦出血腫脹等多種症狀,這就是壞血病。

嬰兒的壞血病又稱巴洛氏病,使用瓶裝奶餵飼嬰兒,由於巴斯德消毒法破壞了牛奶所含的維他命C,嬰兒就有機會罹患壞血病,所以最好是母乳餵養。

英國營養學會還指出,嬰兒六個月大以後,無論是母乳還是配方牛奶,都不足以滿足其成長需要,應加進固體食物以補充維生素A、C和D。 

via

壞血症和敗血症有哪裡不同?
敗血病:是傷口發膿受細菌感染細菌會流入血中 ,造成發燒頭痛肌肉痛關結痛。
壞血病:是維生素C不足牙齦腫脹流血牙齒脫落 

敗血症是一種迅速惡化、威脅生命 的感染。其造成的原因主要是身體某些部 位的細菌感染,像是腹部、泌尿道、肺部、骨骼和中樞神經系統, 其細菌擴 散至血液 。這時,人體內被細菌大量侵入,並且免疫能力不足,造成細菌大 量在血液內繁殖,並且產生毒素,使人體各器官功能損害, 嚴重者造成各器 官衰竭及休克狀態。發生敗血症時,身體控制凝血和出血的系統,及其他一 些器官系統都會衰竭,造成休克和死亡。

常好發在抵抗力不足的病人身上,如老人,愛滋病或癌症患者

壞血病是因缺乏維生素C而引起的一種疾病。 以前常常發生在早期的水手身 
上,他們遠離家鄉,因缺乏新鮮的食物而罹患壞血病。壞血病成因是體內缺 
乏維生素C,身體就不能製造足夠的肌原蛋白,因為血管及皮膚缺乏足夠的肌 
原蛋白,血管壁出現縫隙,血液不停流出來。 壞血病的症狀開始是肌肉酸 
痛,然後全身無力,關節酸痛,身體只要輕微移動就痛的不能呼吸。皮膚會 
看起來黃黃的,色澤灰暗,心理變得很悲觀,牙齦不停流血,牙齒一顆顆掉 
下來。在病發後幾週內,因為大量體內出血,會引發肺及腎臟的衰竭,導致 
死亡。  

資訊來源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上了年紀的人牙口不好,消化功能又差,端午佳節,望著香噴噴的粽子,似乎也很難下肚。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建議,處理內餡時,可先以鳳梨醃製軟化肉塊,包粽子和放餡料時不要緊壓,留些空間讓食材吸水,粽子才會更鬆軟,好入口消化。 為了照顧高齡者營養,國健署積極推廣「高齡營養飲食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卵巢癌號稱「寧靜殺手」,近半發現多晚期,且治療後易復發,患者難免灰心。嘉義長庚醫院婦癌團隊召集人、婦產科病房主任陳兆瑜鼓勵,近來新式手術、溫熱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進步,治療選擇多元,患者應積極治療,並與醫師討論合適「維持性療法」,延緩癌症復發時間。卵巢癌難發現 高風險族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不是小鹿亂撞! 心律不整要當心心撲通撲通跳,心悸不舒服,很可能是因為心房顫動、心室頻脈等心律不整引起的。簡單來說,心律不整一般分為心跳過快、心跳過慢,以及心臟提前收縮,而導致心臟無法以正常速率跳動。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黃靜惠主治醫師指出,心律不整常見的原因幾個,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協助民眾方便自我健康管理,桃園衛生局藉由資訊科技配合佈建遠距健康量測站,設計出「桃園醫療小管家」App,民眾只要使用智慧型手機,就能紀錄包括血壓、血糖、體重數值管理,飲食、計步、心房顫動檢測等紀錄。桃園衛生局局長王文彥指出,APP更設置親友圈功能,讓子女能隨時查看家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