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牙齦腫脹、牙床長水泡以為牙周病? 抽血檢查竟得血癌

牙齦腫脹 牙床長水泡以為牙周病? 抽血檢查竟得血癌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32歲周小姐去年剛換工作時,出現牙齦腫脹、牙床莫名長出水泡、出血等症狀,自覺壓力沈重、火氣較大,多次至牙科就診,醫師以為是牙周病,但治療後仍未見改善,建議她至醫院抽血檢查,不料竟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4月21日為世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日,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公布1項長達15年的大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回溯研究結果,報告顯示,台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生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輕化趨勢。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醫師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俗稱血癌,由於主要症狀不典型,容易與老化、感冒混淆;且病情惡化快,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有生命危險,被視為最難治療的癌症之一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早期症狀為臉色蒼白、疲倦、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但表現與一般感冒、流感相似,提醒民眾如有上述症狀,且持續1至2周以上,應盡速至各大醫院內科或血液腫瘤科接受檢查。


在2001至2015年之間,新發個案數從每年364人提升至755人,患者年齡中位數落在56.2歲,以50歲到59歲這個族群增加幅度最為顯著。如果無法承受化療,平均存活期僅剩4個月,至於年輕、較早確診的患者,身體狀況可承受標準化療,整體存活期可達10.2個月。


以周小姐為例,早上做完血液檢查,下午就接到院方緊急電話,要她隔日回院,進入診間時,醫師告知她罹患血癌,如未積極治療,可能活不到3個月。由於她對化療反應非常強烈,劇烈嘔吐到連膽汁都吐了出來,沒有食慾,近1個月無法進食,只能靠鼻胃管。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葉士芃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確診時常伴隨高燒、出血、敗血症、肺炎等嚴重併發症,但此時又需要使用強效、高劑量且密集的化療,年長或嚴重併發症的患者根本無法承受。


所幸2017年起多款標靶藥物陸續問世,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已進入標靶新世代,只要清楚基因型別,給予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如無法接受高劑量化療,則可在去甲基化藥物或低劑量化療療程中,加入可促進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標靶藥物。為此,學會日前發布「台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指引」,依照患者年齡、是否有共病、過去病史、突變基因等,打造個人化治療,大幅提升患者存活期、避免復發。


周文堅強調,標靶藥物問世後,年輕患者的5年存活率由原先4到5成,提高至6到7成;至於年長患者整體存活期也從不到半年,延長為10至12個月,呈倍數成長。由於新藥昂貴,期盼政府加速新藥核准及健保給付,幫助更多患者獲得更適切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舌尖潰瘍2周未癒合是警訊! 一旦侵犯舌內深處恐舌癌
▸包皮過長不一定要割除 醫揭包皮反覆發炎才是關鍵所在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首度邀請國外扶助兒少來台即便語言文化背景不同,但協助國外兒童的心始終不曾改變。家扶基金會日前首度邀請9位國外扶助兒少來台,透過文化交流拓展國際視野,也讓他們更認識台灣這一個陪伴他們成長的國家。來自蒙古、吉爾吉斯、史瓦濟蘭、越南、柬埔寨等五個國家的9名受助兒少,是從2萬8...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長庚大學與長庚醫院舉辦器捐追思大會,去年器官捐贈及病理解剖者有63位、大體老師有19位。捐贈者來自各行各業及不同年齡層,有善解人意的小朋友、有散播歡樂的大學生、有辛勤工作的上班族,也有退休擔任志工的阿公、阿嬤,以及享壽90歲的長者。B肝帶原者 病情惡化只能換肝嘉義長庚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50歲女性,突然雙腳無力,無法站立及活動。就醫檢查後,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患者疑似乳癌轉移至腦部,腫瘤壓迫導致雙腳無力,住院並進行手術與放射線療法治療。患者已逐漸恢復力量,能自行移動雙足。腦瘤剛開始可能無症狀 體積變大壓迫才發現桃園醫院急診護理師童姿鈞說明,腦部腫瘤依來源可...

閱讀詳情 »

彙整整理/Flora、摘自/《醫食同源:彩色圖解93道健康美味家常食譜》(新居裕久著、美好居家協會(BETTER HOME協會)料理)、圖片來源/新自然主義、 就如日本俳句「眼底是青翠的樹木,耳邊是悅耳的鳥鳴,口裡吃的是初夏的鰹魚」,鰹魚是屬於初夏的食物,跟鮪魚一樣都是鯖科的洄游魚,也是味道甜美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