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疫情期間「網路霸凌」多7成! 台灣1成國高中生每月至少遇1次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網路使用普及,卻也帶來負面衝擊!董氏基金會最新出版《預防網路霸凌:你看不見的傷害》一書,就提出關於網路霸凌大眾都該注意的10項數據與事實,其中一點,根據美國調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路霸凌的現象增加了7成。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網路使用普及下,兒童青少年使用網路時間越來越長,也因為其匿名、缺乏監督、快速傳播與數位足跡的特性,網路霸凌已經是新世代必然面臨的危機。

尤其,根據Google Search Trends數據顯示,2020 年搜尋「網路霸凌」關鍵字比2004年增加了3倍。在台灣,兒福聯盟2020年調查也指出,超過1成國、高中生每個月面臨至少1次的網路霸凌;甚至超過5分之1的兒少認為網路霸凌只是成長過程的一部分。

葉雅馨指出,預防網路霸凌傷害的第一步,應從校園教育著手,事實上,網際網路的應用已超過30年,但近年來,隨著不少名人自殺憾事的增多,相關「網路霸凌」議題才逐漸被大眾所關注與重視。

葉雅馨表示,董氏基金會出版《預防網路霸凌:你看不見的傷害》一書,便以真實的網路霸凌事件為例,由專業的醫師、心理師及學校輔導老師給予應對的建議,幫助青少年及其父母、教師瞭解網路使用的潛在危機,以及辨別「開玩笑」與「網路霸凌」的界線。

《預防網路霸凌:你看不見的傷害》,提出關於網路霸凌我們都該注意的10項數據與事實:
1.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路霸凌的現象增加了7成。(美國L1ght組織,2020)
2.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30個國家的青少年為對象進行的調查指出,有3分之1的青少年曾遭遇過網路霸凌、5分之1的青少年為了躲避網路霸凌及暴力行為而輟學。(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9)
3. 益索普研究集團以28個國家的成人為對象進行的調查指出,33%的父母表示社區中有孩子曾遭受網路霸凌。(Ipsos,2018)
4. 遭受過網路霸凌的學生中,近3分之2表示,網路霸凌影響他們在校的學習能力和安全感。(美國網路霸凌研究中心,2018)
5. 網路霸凌嚴重影響受害者的自尊和心理健康,遭受網路霸凌者有 41%產生社交焦慮、37%罹患憂鬱症、26%有自殺念頭、25%自傷、14%罹患飲食失調症、9%濫用藥物或酒精。(Ditch the Label,2017)
6. 約 50%的網路霸凌會因為旁觀者的介入而停止。(ICDL-Arabia 非營利組織,2016)
7. 網路霸凌受害者,與遭受傳統霸凌、非法藥物濫用和其他校園問題的人相較,有較高的自殺風險。(美國網路霸凌研究中心,2018)
8. 在美國約 37%的青少年曾遭受網路霸凌,30%的人不止發生過一次,其中青少女比青少年更容易成為網路霸凌加害人及受害者。(美國網路霸凌研究中心,2018)
9. 英國的青少年,有79%曾目睹他人在網路上被霸凌、57%在 FB 被霸凌、38%覺得網路不安全。(霸凌英國,2020)
10.台灣的青少年約6分之1表示自己曾在網路上被霸凌,約4分之1曾在網路上看到他人被霸凌。(科技部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2018)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蔡依林演唱會歌迷「脫罩」挨轟防疫破口! 莊人祥喊話:拜託別鬆懈

太魯閣號募11.1億怎用家屬有份決定了! 衛福部點頭給8名代表名額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表示,今(2021)年5月17日考量國內及國際COVID-19疫情升溫,宣布自5月19日開始,暫停未持居留證之非本國籍人士入境,因此教育部配合指揮中心邊境嚴管措施,暫停境外學生入境申請作業。現經評估國內疫情趨緩,且110學年度開學在即,教育部專案簽請指揮中心8月20日...

閱讀詳情 »

對於行政院表示發現金成本不見得會比較低,柯文哲今天再批評,表示如果去年發三倍券的時候他就覺得亂七八糟,如果從去年開始到今年,有很多時間可以改善這個問題,更說如果用電子帳戶就不會有這些問題,至於到底如何做才好?柯文哲雙手一攤表示:「我也不曉得怎麼辦,去問蘇貞昌吧」。行政院日前表示發現金的成本不會比較低...

閱讀詳情 »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帶著妻小飛往歐洲,在捷克布拉格接種COVID-19,外界解讀此行是去催貨BNT疫苗。郭台銘即將返台,傳出催貨成功,首批疫苗可能在中秋節前到貨,約有100萬到120萬劑。台北市長柯文哲今日直說「這是我認識的郭台銘」,行動力超強。郭台銘前往歐洲,外傳郭台銘返台將帶回疫苗好消息。永齡基金會...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吳靜宜報導遭到Delta變種病毒重創的馬來西亞,已連續超過1個月單日新增確診破萬人,嚴峻的疫情讓在地青年們,走上街頭抗議政府防疫不力,卻引起另一派論點反對,認為在此刻群聚示威,真的不適合。然而,YouTuber西西歪便表示,馬來西亞人已經給政府1年半的機會了,好像只能透過示威,才能嘗試換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