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衝擊偏鄉醫院財政恐關門 學者籲開放遠端醫療

疫情衝擊偏鄉醫院財政恐關門 學者籲開放遠端醫療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新冠感染人數相當少,保留了相當的醫療能量給患者,讓他們在最大醫療能量下接受治療到康復,但各醫院可能都因新冠肺炎產生財務困難,不論門診、手術、住院病患都大量減少,自然大幅影響收入而無法繼續維持運作,台灣大學公衛系呼籲,後新冠時期醫療體系恐怕需要新方式,遠距就醫可能其中一項。


新冠疫情衝擊偏鄉醫院 病患少醫院恐怕面臨關閉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藉由高度防疫政策控管疫情散布,雖然能讓感染人數下降,但反觀經濟衝擊也會非常高,當中包含醫院,疫情讓許多民眾減少就醫意願,醫事服務量減少,健保請領額度自然下降,特別在偏鄉醫院影響甚鉅,例如恆春基督教醫院,地區偏遠人口本來就少,營運維持相當不易。


醫院收入減少,面對許多固定成本支出就難以支應,但偏鄉醫院不能說關門就關門,一旦偏鄉醫院關閉,偏鄉民眾醫療權益恐怕難以維持。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楊銘欽表示,在2003年SARS爆發時,當年當年6月門診量下降將近22%,住院量單院降低30%,直到SARS疫情趨緩結束後,就醫人數才慢慢恢復。


此次新冠疫情也同樣帶來衝擊,整體醫院第一季門診量下降14%、住院量也下降14%,當門診人數下降,後續相關處置數量也就減少,例如需要手術病人,包含麻醉、病理、呼吸照護等相關人員服務件數也就降低,意味著能請領健保金額減少,雖然健保署增加了處置給付金額,但案件數降低健保給付金額仍然下降。


遠端醫療時機已到 法規與醫院應朝向開放


楊銘欽強調,當年SARS疫情後,台灣醫療在經驗中開啟許多新的醫療流程方式,17年面對新冠疫情,台灣必須也有開啟不同的醫療方式,遠距醫療或許就是1個考量方式,而台灣的醫療法規、健保支付制度、醫療機構作業、就醫民眾,都需要探討制度面與行為面,讓未來醫療能夠慢慢建立起相關措施。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健管所教授張睿詒表示,新冠肺炎高風險患者就是慢性病患者,在政策不鼓勵醫院、或當慢性病患者遇到問題或非常狀態時,就必須考慮目前照護模式是否完善,有沒有要考慮新慢性病照護模式。因此,現在就是改變時機,結合資通訊科技遠距慢性病照護模式,應該可以逐漸開放法規與限制。


遠端醫療維持慢性病控制 同時減少傳染病散布風險


張睿詒建議,可以建立起遠距離慢性慢性病支付制度,讓遠距離醫療從偏鄉地區,再延伸至慢性病照顧,在主治醫師與病患及家屬能有溝通管道,讓主治醫師提供最即時與適切的醫療照護資訊與規劃。當遠端醫療能建置後,不但減少患者實體就醫感染風險,也同時增加照護即時性與覆蓋性,提升醫療品質與降低醫療成本。


更多NOW健康報導
身陷火場如何逃出「生」路? 打火哥教你火災求生術
【死亡累計7例】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節氣交替溼疹易復發 排除體內溼氣中醫這樣調理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老年人接種AZ疫苗後猝死個案頻傳,這掀起一波緩打潮,不少銀髮族想打「郭董牌」疫苗(輝瑞BNT),但AZ疫苗副作用果真最為嚴重嗎?哪個疫苗保護力最高?哪個疫苗接種人數最多?想搞懂這些疑問,得先從疫苗的技術面談起。 目前新冠疫苗可分mRNA(輝瑞BNT、莫德納疫苗)、重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新竹報導】吳先生是68歲的門診病人,神色匆匆的來到診間,面色緊張的問道:「林醫師,我心臟有心律不整,又有裝支架在吃抗凝血藥物,最近疫情這麼緊張,我好想去打疫苗,但是又擔心會有血栓問題或其他副作用的風險。」 新竹台大分院心血管中心林廷澤主任表示,最近疫情緊張,心臟科門診好多病人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全國3警戒再持續2周,延後至7月12日!今(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本土病例新增104例,新北市與台北市分別有45例與22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有改善但沒有達到要求,大家都很努力,仍希望疫情能更平穩,疫苗、篩檢、疫調能夠更提升,強調與北農群聚沒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表示,國內疫情由於國人的努力,得到良好控制,惟目前跨區傳播事件仍然存在,而世界各國因解封太快致疫情再起的經驗亦歷歷在目。為確保國人健康,指揮中心經評估後決定,全國再同步維持疫情三級警戒2週(至7月12日止),用2週的時間換得國人平安,希望國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