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疫情降溫還鬧焦慮、失眠?當心飲食誤踩兩大地雷 中醫3招自救

▲(照/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明顯降溫,但還是有不少較為緊張的民眾,足不出戶、也睡不好。中醫師就提醒,身體免疫系統的平衡很重要,過與不及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許多人在疫情中焦慮失眠,飲食沒有節制,攝取過多油炸食物或甜食,都容易造成免疫系統的負荷因而失調,導致相關問題出現。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楊紓怡表示,針對新冠肺炎,中醫在防治上有3個切入角度。第一步,得提升正氣來顧護且強壯免疫系統,讓邪毒不會入侵;中醫所謂的「正氣」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免疫力,而「邪氣」相當於外在的各種致病因素,只要人體正氣充足,邪氣就不容易侵襲,不容易生病,所以正氣強弱影響罹病機率。

如何做到?楊紓怡說,民眾可在家自備提升正氣的「免疫茶」,可選擇黨參、黃耆、炙甘草等。如果是熱性體質的民眾則不適合喝太多,需要根據體質做調養。

第二步,針對病毒感染特性從口鼻直接到肺,導致肺浸潤。中醫覺得這樣的疾病屬性仍以濕邪為主。楊紓怡指出,可以具有健脾芳香化濕的「防疫茶」做為抗疫小物,利用藿香、紫蘇葉、防風、金銀花、黃耆等藥材製成「防疫茶」,能去濕健脾胃,或用滷包的袋子做成防疫包,隨身攜帶。

另外,中醫師建議,也可以選擇有驅蟲辟毒功效的艾葉,在住家環境增加艾草的薰香或將鮮艾葉煮水製成艾草水來泡腳,也有安定心神,理氣血,溫經通絡的效果。

最後,楊紓怡表示,第三步是如何睡得好,減少情緒上的緊繃與焦慮,中藥預防重於治療,不妨利用遠志、紅棗、百合、茯神、香附的「安心茶」來幫助安神抗慮,也可藉由四神湯的食補來健脾利濕,增加免疫力。

照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最新!網售母乳藏「毒奶」風險 食藥署即起納管最重罰30萬

6成台北人「1個月運動不到10分鐘」 運動戴不戴口罩?專家解答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知名作家黃春明驚傳罹患淋巴癌,引發社會關注,癌症希望基金會強調,淋巴癌是少數可能根治的癌症,因此除了隨時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外,患者應多吃富含植化素的各色蔬果,並補充維生素E如亞麻仁油、全穀類等,以抵擋自由基對身體的影響。逾5成患者晚期才確診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葉士芃醫...

閱讀詳情 »

全球罹癌人數不斷增加,根據國際機構的預測指出,未來二十年,每年全球新增癌症人數,將會比現今多出百分之五十以上,隨著時間的演進,全球正醞釀一波新的癌症海嘯,反觀國內,若依照全球癌症新增人數的推測,很可能在二十年後,台灣每年就要增加十五萬人以上的罹癌人數,數字之大,令人驚訝。   然而,對於...

閱讀詳情 »

全台灣每天有超過150 萬人天天在頭痛,每月至少發生一次頭痛的人,高達六成的比例!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揮別頭痛? 頭痛的定義很簡單,只要是頸部以上—「頭」的疼痛就是頭痛;世界頭痛學會於1988年訂定第一版的診斷標準,2004年第二版則更名為「國際頭痛疾患診斷」,2013年第三版更將頭痛分為...

閱讀詳情 »

口腔潰瘍,俗稱口瘡,相信每個人都曾被它困擾。我搜過百度,口腔潰瘍的成因很複雜,至今沒有準確的定論。 有些人是因為內在疾病引起,有的人是周期性反復發作。大部人都是偶發的,可能是缺乏B類維生素。 我家裡只有我媽口瘡長的次數較多,時間久,潰瘍面較大。 我和爸爸都很少長,但是偶爾長一次也是很難受的。 口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