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瘦身埋陷阱!間歇性斷食不到2天 男子竟腹部劇痛險害小命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減重瘦身,近來間歇性斷食十分風行,但你真的適合嗎?門診就有一名30歲男子,才剛開始嘗試間歇性斷食不到2天,竟引發腹部劇烈疼痛,被緊急送醫,醫師診斷為急性膽囊炎,如果放任發炎,恐有生命危險,所幸緊急施行微創膽囊全切除術後恢復良好,3天後平安出院。

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健輝表示,問診才發現,男子先前就曾因腹部不適,做了腹部超音波檢查,得知患有膽結石,然而,因為沒有持續疼痛,選擇不動手術,沒想到間歇性斷食卻引爆體內地雷。

大多數的膽結石沒有症狀,張健輝指出,僅需遵從定時、定量、低油的飲食原則,並定期追蹤即可;但若因此輕忽,飲食不規律或吃得太油,則恐引發膽道炎、胰臟炎等急性發炎,若延誤就醫,更可能併發敗血症,危及性命。

原來膽汁由肝臟製造,存於膽囊,用來分泌油脂,膽結石則由膽汁過度濃稠、結晶積聚而成,依成分可分為鐵質沉積結石、膽固醇結石,以及混合型結石。好發於女性、多產、肥胖,以及超過40歲者。

張健輝說,隨著飲食習慣改變,膽結石有年輕化以及男性患者增多的趨勢。尤其,吃入過油膩的食物,不只會使膽汁過度濃稠,形成結石,高油飲食也會刺激膽囊急遽收縮,使原先已存在的結石,因擠壓而堵塞,造成發炎;反之亦然,若飲食完全無油,或是長時間空腹,膽汁長時間存於膽囊,一樣會讓膽汁蓄積在膽囊裡的時間拉長,凝集成結石,引發急性膽囊炎。

張健輝警告,治療上,通常會施以膽囊全切除手術,但若發炎時間超過72小時,恐有膽道沾黏的情形,故會先插入導管引流,並施予抗生素治療,待6到8周,沾黏及發炎狀況消退,再行手術。

值得注意的是,醫師提醒,即使膽囊切除後,仍可能因錯誤的飲食習慣,造成膽汁太過濃稠,形成結晶在膽管內慢慢累積成結石,引發膽管、胰管發炎。而斷食、長時間空腹、飲食過度油膩、三餐不定時等都是膽結石的危險因子,最好三餐定時、飲食清淡、少油、多纖,多喝水、多運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開放地方買疫苗」不吵了 陳時中、柯文哲口徑變一致:中央統籌規畫

再爆7查無相關案例!升不升第三級? 陳時中明確答案「目前沒準備」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因為糖尿病的症狀不少,所以上次Mary先介紹了一部份,這次要來跟大家介紹還有哪些症狀~  傷口復原緩慢或常受到感染。 手腳發麻或失去知覺。 牙齦紅腫、刺痛。 皮膚搔癢或復發感染,生瘡、癤及蜂窩性組織炎。 陰道與膀胱反覆感染。 流產率提高,容易生出體重過重的巨嬰。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三軍總醫院臨...

閱讀詳情 »

一位來自科威特年僅二十五歲的男子阿赫瑪德(Ahmad Tofeeq Mohammad Yousaf),在幾年前發現身體左側有麻痺感,三個月前被診斷出腦內有腫瘤,然而當地醫療技術有限,無法替他進行治療,輾轉透過友人牽線,橫越五千公里赴台進行手術,術後恢復情況良好,讓他相當感激,並讚嘆台灣醫療的進步。而...

閱讀詳情 »

一位來自科威特年僅二十五歲的男子阿赫瑪德(Ahmad Tofeeq Mohammad Yousaf),在幾年前發現身體左側有麻痺感,三個月前被診斷出腦內有腫瘤,然而當地醫療技術有限,無法替他進行治療,輾轉透過友人牽線,橫越五千公里赴台進行手術,術後恢復情況良好,讓他相當感激,並讚嘆台灣醫療的進步。而...

閱讀詳情 »

膠原蛋白食材有植物性也有動物性,植物性膠原蛋白有黑白木耳、山藥、蘋果、柑橘、海草等,比起動物性膠原蛋白,較低卡、低脂、低油喔!經常吃也ok,美肌、筋骨軟Q更沒負擔。許多吃起來有黏稠感、會「牽絲」的食物,多含有豐富膠質,也可幫助補充膠原蛋白;存在食物裡的膠質有膠原蛋白、植物膠、果膠、阿膠、植物黏液等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