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瘦身埋陷阱!間歇性斷食不到2天 男子竟腹部劇痛險害小命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減重瘦身,近來間歇性斷食十分風行,但你真的適合嗎?門診就有一名30歲男子,才剛開始嘗試間歇性斷食不到2天,竟引發腹部劇烈疼痛,被緊急送醫,醫師診斷為急性膽囊炎,如果放任發炎,恐有生命危險,所幸緊急施行微創膽囊全切除術後恢復良好,3天後平安出院。

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健輝表示,問診才發現,男子先前就曾因腹部不適,做了腹部超音波檢查,得知患有膽結石,然而,因為沒有持續疼痛,選擇不動手術,沒想到間歇性斷食卻引爆體內地雷。

大多數的膽結石沒有症狀,張健輝指出,僅需遵從定時、定量、低油的飲食原則,並定期追蹤即可;但若因此輕忽,飲食不規律或吃得太油,則恐引發膽道炎、胰臟炎等急性發炎,若延誤就醫,更可能併發敗血症,危及性命。

原來膽汁由肝臟製造,存於膽囊,用來分泌油脂,膽結石則由膽汁過度濃稠、結晶積聚而成,依成分可分為鐵質沉積結石、膽固醇結石,以及混合型結石。好發於女性、多產、肥胖,以及超過40歲者。

張健輝說,隨著飲食習慣改變,膽結石有年輕化以及男性患者增多的趨勢。尤其,吃入過油膩的食物,不只會使膽汁過度濃稠,形成結石,高油飲食也會刺激膽囊急遽收縮,使原先已存在的結石,因擠壓而堵塞,造成發炎;反之亦然,若飲食完全無油,或是長時間空腹,膽汁長時間存於膽囊,一樣會讓膽汁蓄積在膽囊裡的時間拉長,凝集成結石,引發急性膽囊炎。

張健輝警告,治療上,通常會施以膽囊全切除手術,但若發炎時間超過72小時,恐有膽道沾黏的情形,故會先插入導管引流,並施予抗生素治療,待6到8周,沾黏及發炎狀況消退,再行手術。

值得注意的是,醫師提醒,即使膽囊切除後,仍可能因錯誤的飲食習慣,造成膽汁太過濃稠,形成結晶在膽管內慢慢累積成結石,引發膽管、胰管發炎。而斷食、長時間空腹、飲食過度油膩、三餐不定時等都是膽結石的危險因子,最好三餐定時、飲食清淡、少油、多纖,多喝水、多運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開放地方買疫苗」不吵了 陳時中、柯文哲口徑變一致:中央統籌規畫

再爆7查無相關案例!升不升第三級? 陳時中明確答案「目前沒準備」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撰文/何欣潔 國內最大牛肉供應商樹森使用頂新黑心油,引爆食安案外案,民眾驚覺市面上充斥未標示的重組肉,甚至連中高價的丁骨、菲力牛排都可能是碎肉黏拼而成。十年前媒體即踢爆重組肉問題,相關單位仍未要求餐廳強制標示,顯有怠惰嫌疑。 頂新黑心油風波延燒,國內最大平價牛肉供應商樹森公司,因為使用頂新飼料牛油製...

閱讀詳情 »

1、戴「錶」睡覺。有的人喜歡戴著手錶睡覺,這不僅會縮短手錶的使用壽命,更不利於健康。因為手錶特別是夜光錶有鐳輻射,量雖極微,但專家認為,長時間的積累可導致不良後果。 2、戴「牙」睡覺。一些人習慣戴著假牙睡覺,往往睡夢中不慎將假牙吞入食道,假牙的鐵鉤可能會刺破食道旁的主動脈弓,引起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閱讀詳情 »

1、最養胃的,是麵條;米中含酸多,所以少吃米飯。 2、如果熬粥,少放點蘇打進去,對胃有好處。 3、小米粥就饅頭(不是包子),可以養胃。 4、有兩種飲料應該多喝,一是牛奶,二是熱水。 不要早晨空腹喝牛奶,而是改在早飯後1-2小時後喝牛奶,胃中有食物防止了空腹喝牛奶的缺點; 二是喝奶前先吃一些含澱粉較...

閱讀詳情 »

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幹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按起病的緩急可分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細胞分化停滯在早期階段,以原始及早幼細胞為主,疾病發展迅速,病程數月。慢性白血病細胞分化較好,以幼稚或成熟細胞為主,發展緩慢,病程數年。按病變細胞系列分類,包括髓系的粒、單、紅、巨核系和淋巴系的T和B細胞系。臨床上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