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的增加,臺灣已進入三級防疫時代。除了一般日常生活受到影響,也使得社會大眾對於新冠疫苗的關注度增加。雖然疫苗普遍施打是控制疫情漫延的重要手段,但民眾對於新冠疫苗的副作用,仍有很大疑慮,也造成民眾對於疫苗接種意願有所影響。
目前臨床準則 仍建議癌症病人施打新冠肺炎疫苗
尤其是癌症病友,為了不中斷癌症治療,需頻繁進出醫院,或者是接受了化學治療,導致免疫力降低及身體虛弱,更會加深病友對於疫苗注射的疑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鄭企峰表示,根據目前臨床準則,仍建議癌症病人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以減少感染及重症發生。
但疫苗注射的時間,會受到治療的影響,鄭企峰說,罹患固態腫瘤的病人,建議化學治療與疫苗注射時間間隔1-2週,較能夠刺激產生足夠的免疫反應,但若是有使用Rituximab等免疫抗體治療時,則建議疫苗注射後2-4週再進行治療。
疫苗注射前仍建議與主治醫師討論
另外,有些病患接受腫瘤免疫治療,目前並無報導會增加免疫副作用,但因每位癌症病人都有其治療時之特殊性,在疫苗注射前仍建議與主治醫師作詳細討論,並在疫苗接種後,多補充水分及休息,若有發燒或其他症狀,也請與主治醫師密切討論或就醫治療。
【延伸閱讀】
AZ疫苗謠言多 世衛EUL、國家EUA授權分不清? 感染科醫師闢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8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