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告別藥罐子 複方治療協助控糖一針到位

告別藥罐子 複方治療協助控糖一針到位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糖尿病患千萬別等到併發症出現才想要積極治療!糖尿病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所以有隱形殺手之稱;臨床醫師發現,有些病患等到出現血管病變症狀後才願意接受胰島素治療已經為時已晚。醫師建議,該胰島素介入治療時就應該聽從醫囑使用,而且現在有複方劑型讓控制更為簡便,呼籲糖尿病友若藥物控制不佳,最好就要跟醫師討論是否該以胰島素介入!

六旬伯不積極治療高血糖 引來心肌梗塞

六十多歲的福伯(化名)雖然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即使血糖高達兩百多,還是覺得自己沒有症狀而不願意積極治療,只願意使用口服藥物;沒想到日前竟然出現了心肌梗塞而就醫,才驚覺原來放任糖尿病不控制的結果,竟會引來這麼嚴重的反噬。

住院後為了控制血糖,福伯開始使用胰島素治療,看到自己的血糖數字降得那麼快,不禁感嘆:為什麼自己不早聽醫師的話就好!「事實上的確有些病人會像福伯一樣,等到出現嚴重併發症了,才會開始想要用胰島素治療。」高雄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科副主任沈峰志這麼說。

控制高血糖 醫師籲胰島素重要性

沈峰志醫師指出,現在多數糖尿病友還是以口服藥物控制為主,平均使用藥物約為2~3顆左右,但是根據糖尿病衛教學會2018年統計,能夠將糖化血色素控制7以下的大約只有四成。「其中很大的因素是病人即使血糖高,但因為沒有症狀就會對控制掉以輕心。」

除此之外,藥物因為作用機轉比較複雜,有些飯前,有些飯後使用,也會讓病友感到太過複雜;至於在胰島素部分,民眾對於胰島素的誤解包括,認為只要開始打針就會洗腎、失明。沈峰志醫師表示,現在除了針對嚴重型糖尿病應使用胰島素治療外,在糖尿病治療指引中也明確指示,胰島素治療可以用在任何一個階段的糖尿病。


告別藥罐子 複方治療協助控糖一針到位

沈峰志醫師分析,藥物降血糖能力除了比較慢外,多數病人也需要多顆藥物才能控制;但是胰島素可以快速降血糖,且沒有劑量限制;此外,及早使用胰島素治療,還能保有胰島細胞功能;醫療團隊也會注意病人在治療期間是否有低血糖的情況,並協助其進行劑量的調整。

複方針劑胰島素 血糖控制更多元

而且除了傳統胰島素外,現在還有複方針劑讓病情控制可以更為輕鬆。沈峰志醫師解釋,目前複方針劑包括長效胰島素加上腸泌素與長短效混和型胰島素,兩者都可以用比較低的劑量達到更穩定的血糖控制效果。而搭配腸泌素的複方針劑,具有體重比較不會增加的優勢且能降低病人低血糖的風險。

除了嚴重型糖尿病、出現糖尿病症狀的糖尿病患可以使用胰島素治療外,沈峰志醫師建議,如果使用藥物血糖依舊控制不理想,就可以跟醫師討論,是否該使用胰島素介入治療。「糖尿病就是隱形殺手,我們不希望病人是等到症狀出現後才來控制,而是應該更早期的介入預防,這樣才能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時間!」

MAT-TW-2001454-1.0-12/2020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5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天氣變化大,流感疫情難降溫,安南醫院社區暨預防醫學科主任蔡忠紘表示,儘管施打疫苗無法完全杜絕流感或讓人不感冒,但可以讓老人、慢性病患等高危險族群,減少嚴重併發症的發生與死亡率;呼籲上述免疫力差的族群接種疫苗防疫。年長者或免疫力較差的族群更要留意搭配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多吃高纖與全穀類食物,可降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大腸癌和其他慢性疾病風險!世衛委託的一份研究顯示,多吃膳食纖維的人,可降低上述疾病的死亡率達15-30%,每天食用的膳食纖維每增加8克,心臟病、糖尿病和大腸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下降5-27%。研究建議,每天應攝取25-...

閱讀詳情 »

迎接豬年來到,趕走惹人厭的臉部4個小惡魔,除去臉上肌膚鬆弛、乾燥、暗沈、皺紋等困擾,就是要煥然一新!保養品中經常含有多酚成分,像是茶多酚具有較佳保濕與抗氧化力,可適當補充水分並鎖水,形成肌膚彈力網;而抗氧化作用,可抑制黑色素形成,有效對抗肌膚老化問題。到底有哪一些多酚明星是打擊肌膚惡魔的好幫手,來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快餐重鹹、醃漬食物等逐漸成為現代人的飲食方式,管不好嘴,小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日韓等胃癌大國,民眾對胃癌早期篩檢已有相當的警覺,所以早期發現率非常高,反觀台灣還有待加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彭正明主任指出,如果經常性胃痛或有出血,或是不明原因上腹痛,建議應該到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