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多吃高纖與全穀類 研究:降慢性病風險

多吃高纖與全穀類 研究:降慢性病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多吃高纖與全穀類食物,可降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大腸癌和其他慢性疾病風險!世衛委託的一份研究顯示,多吃膳食纖維的人,可降低上述疾病的死亡率達15-30%,每天食用的膳食纖維每增加8克,心臟病、糖尿病和大腸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下降5-27%。研究建議,每天應攝取25-29克膳食纖維。日常食物中,半杯燕麥就有9克纖維,專家建議同時均衡攝取各式全穀及豆類、蔬菜和水果。

膳食纖維增加15g 糖尿病、大腸癌遠離

根據《科學日報》報導,該研究納入了185項觀察性研究,以及58項涵蓋4,635名受試者的臨床試驗。研究發現,全球多數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低於20克,然而只要每天食用的膳食纖維每增加15g,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和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可下降2-19%。此外,臨床試驗的分析顯示,增加纖維食用量與較低的體重和膽固醇相關。

咀嚼有飽足感 助體重控制

研究領導者、紐西蘭奧塔戈大學教授吉姆曼恩(Jim Mann)向《路透社》表示,「富含纖維的全穀類食物因為需要咀嚼,且在腸道中保有較大體積,增加了飽足感,有助於控制體重,並且可以有效地維持血脂和血糖恆定。另外,腸道細菌分解纖維的過程中,可帶來良好的健康效果,包括預防大腸癌。」他指出,膳食纖維蘊含在全麥、豆類、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中

每天至少25克 全麥蔬果多吃

膳食纖維要攝取多少才夠?英國營養諮詢委員會曾建議,應每天30克,該研究則建議25-29克,但再多攝取些也無妨。30克到底是多少?奧克蘭科技大學營養學教授艾琳·拉什(Elaine Rush)向《BBC》表示,半杯燕麥片約含9克纖維,一片全麥麵包有2克纖維,一顆連皮煮熟的馬鈴薯有2克纖維,一根胡蘿蔔有3克纖維,一顆連皮蘋果則有4克纖維。

缺鐵或低礦物質 注意攝取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該研究未提出食用膳食纖維的風險,但團隊指出,攝取過多膳食纖維可能對缺鐵或低礦物質水平的患者產生不良影響,可能進一步降低鐵離子的含量。此外,該研究主要著墨在富含纖維的天然食物,人工萃取的纖維保健品並不包括在內。且團隊僅將健康參與者納入研究,因此研究結果不適用於現有慢性病患者。

 

參考資料:

1. High intake of dietary fiber and whole grain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isk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2. Study details how high fiber diets make for healthier lives.

3. The lifesaving food 90% aren’t eating enough of.

4. Reynolds, Andrew et al. Carbohydrate quality and human health: a series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The Lancet , Volume 0 , Issue 0.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9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全國首次產後護理機構評鑑結果出爐!為提升產後護理機構照護品質,確保產婦及新生兒的安全,衛生福利部今年首次針對產後護理機構辦理評鑑;參加評鑑的產後護理機構共有117家,結果有17家不合格。(照片來源/資料庫)現代人坐月子多已不再麻煩婆婆媽媽,不是選擇坐月子中心,就會去產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70歲老翁,每到冬天就全身癢,每次到醫院看診完,都拿一大堆藥膏回家擦,可是卻沒有好,當藥膏擦完只好再次求診,前後長達一年多,令他煩不甚煩;皮膚科醫師指出,治療冬季癢除了使用藥膏外,最好搭配乳液,才能兼顧治療與保濕。收治患者的開業皮膚科醫師李美慧表示,檢視患者到醫院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櫻桃小口的楊小姐因長期缺牙,日前到南部牙科診所進行假牙療程,在印模過程中,兩側嘴角分別出現長達2公分的撕裂傷,當場鮮血直流、疼痛不已,並在臉龐上留下2道醜陋傷疤,有如「裂嘴女」,讓她難過得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平時只能戴口罩遮掩。開業牙醫診所醫師林致平指出,不論植牙、矯正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泰迪熊樂活嘉年華在台中市舉辦,上百座真人比例的泰迪熊裝置林立,吸引數十萬民眾參觀。其中,有一座相當特別的泰迪熊隱身其中,就是位在市民廣場面向公益路上的乾癬熊!而這隻可愛的乾癬熊,正是台灣乾癬協會為了宣導乾癬正確觀念所設置的。台灣乾癬協會理事長柯怡謀表示,以往乾癬脫屑及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