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癲癇發作塞物防咬舌 當心牙齒壞光光

癲癇發作塞物防咬舌 當心牙齒壞光光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7歲江姓男童,日前突然因全身抽筋且意識不清,嚇得爸爸心肌梗塞發作!小兒科醫師提醒,若遇到小朋友抽筋時,照顧者不要慌張,務必鎮定讓孩子側躺、維持呼吸道暢通,待抽筋停止即可。但當抽筋時間超過五分鐘,就應立即送醫,且切勿在口中塞入任何物品防止咬舌,以免造成牙損傷。

熱痙攣、癲癇兩者不同 年齡、發燒、發作次數可判斷

很多人看到有人全身抽筋就以為是癲癇發作,其實,也有可能是熱痙攣;收治該名男童的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段必純醫師表示,判斷小朋友病狀為熱痙攣或癲癇主要依據其發生的年齡、是否發燒及發作的次數等。小兒熱痙攣主要發生於6個月至5歲的幼兒,通常會有抽筋並伴隨發燒的情況;而癲癇的定義,則是必須抽筋發生2次以上,發作的時間需間隔超過24小時,且沒有伴隨發燒。

異物放入口恐傷牙齒、下顎 緊急六大步驟可應變

段必純醫師也提到,當面對抽筋時,民眾常因擔心病人發作時會咬斷舌頭,進而將物品塞入口腔,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根據文獻記載,並沒有因癲癇發作而將舌頭咬斷的案例,若強行將異物塞入口中,反而會造成患者牙齒斷裂、下顎受傷。

段必純醫師解釋,當身邊有人發生癲癇狀況時,(1)家屬應保持鎮定;(2)讓患者側躺,避免被口水嗆傷造成吸入性肺炎;(3) 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可將患者頸部稍微後仰,並鬆開患者的衣領或領帶;(4) 為避免阻塞呼吸道,嚴禁於口中塞入任何物品;(5) 在做完以上措施後,可拿起手機錄攝患者抽筋情況,以便醫師判斷抽筋的型態,有利於患者後續用藥考量;(6) 若發作時間超過5分鐘,且沒有停止的跡象,就要趕緊送往離家最近的地區醫院治療。

癲癇可治癒 錯誤觀念不要有

段必純醫師呼籲,癲癇在臺灣非常普遍,不需要去標籤或歧視,由於現代治療癲癇的醫療很進步,且多數是可以治癒的,千萬不要被錯誤的觀念影響。若小朋友被診斷為癲癇,家長一定要告知學校老師,除了有利於在孩子發病當下緊急處理及判斷外,同時也可叮嚀小朋友規則服藥,以免造成不可逆的健康傷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4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雞湯營養豐富又美味,許多家庭把雞湯當作滋補的佳品,同時家中有病人時也往往熬一鍋雞湯作為補品。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宜喝雞湯,因為雞湯內所含的營養物質,是從雞油、雞皮、雞肉和雞骨內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的小分子蛋白質、脂肪和無機鹽等。湯裡所含的蛋白質僅為雞肉的7%左右,而湯裡的雞油大都屬於飽和脂肪酸。所以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調查顯示,幼兒園平均每週供應6次高油糖鹽方式烹調的菜餚、4.5次高油糖鹽點心。由於2~5歲是飲食習慣建立的關鍵期,民間團體呼籲,主管機關應訂定幼兒園餐點營養標準,減少供應高度加工的食品,並多供應蔬菜、水果和全穀根莖類食物。日前曾有家長出面指控,幼兒園提供的兒童飲食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50多歲的陳先生,先前參與糞便潛血檢查,發現呈陽性反應,到醫院求診並接受大腸鏡檢查,在乙狀結腸處發現超大的有莖型息肉,大小接近4公分。最後透過大腸內視鏡息肉切除手術,一般術後不必住院,但為安全起見,陳先生住院2天觀察,出院後恢復情況良好。負責診治這位陳先生的安南醫院消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