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癲癇發作塞物防咬舌 當心牙齒壞光光

癲癇發作塞物防咬舌 當心牙齒壞光光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7歲江姓男童,日前突然因全身抽筋且意識不清,嚇得爸爸心肌梗塞發作!小兒科醫師提醒,若遇到小朋友抽筋時,照顧者不要慌張,務必鎮定讓孩子側躺、維持呼吸道暢通,待抽筋停止即可。但當抽筋時間超過五分鐘,就應立即送醫,且切勿在口中塞入任何物品防止咬舌,以免造成牙損傷。

熱痙攣、癲癇兩者不同 年齡、發燒、發作次數可判斷

很多人看到有人全身抽筋就以為是癲癇發作,其實,也有可能是熱痙攣;收治該名男童的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段必純醫師表示,判斷小朋友病狀為熱痙攣或癲癇主要依據其發生的年齡、是否發燒及發作的次數等。小兒熱痙攣主要發生於6個月至5歲的幼兒,通常會有抽筋並伴隨發燒的情況;而癲癇的定義,則是必須抽筋發生2次以上,發作的時間需間隔超過24小時,且沒有伴隨發燒。

異物放入口恐傷牙齒、下顎 緊急六大步驟可應變

段必純醫師也提到,當面對抽筋時,民眾常因擔心病人發作時會咬斷舌頭,進而將物品塞入口腔,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根據文獻記載,並沒有因癲癇發作而將舌頭咬斷的案例,若強行將異物塞入口中,反而會造成患者牙齒斷裂、下顎受傷。

段必純醫師解釋,當身邊有人發生癲癇狀況時,(1)家屬應保持鎮定;(2)讓患者側躺,避免被口水嗆傷造成吸入性肺炎;(3) 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可將患者頸部稍微後仰,並鬆開患者的衣領或領帶;(4) 為避免阻塞呼吸道,嚴禁於口中塞入任何物品;(5) 在做完以上措施後,可拿起手機錄攝患者抽筋情況,以便醫師判斷抽筋的型態,有利於患者後續用藥考量;(6) 若發作時間超過5分鐘,且沒有停止的跡象,就要趕緊送往離家最近的地區醫院治療。

癲癇可治癒 錯誤觀念不要有

段必純醫師呼籲,癲癇在臺灣非常普遍,不需要去標籤或歧視,由於現代治療癲癇的醫療很進步,且多數是可以治癒的,千萬不要被錯誤的觀念影響。若小朋友被診斷為癲癇,家長一定要告知學校老師,除了有利於在孩子發病當下緊急處理及判斷外,同時也可叮嚀小朋友規則服藥,以免造成不可逆的健康傷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4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才45歲走路就偏慢,小心是老化跡象!《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開放版一篇研究指出,45歲中年人的步行速度,可作為他們大腦和身體老化的預測指標。走路較慢的人,其肺功能、免疫系統和牙齒的衰老程度較快。研究人員表示,步速是大腦和身體健康的早期指標,人們可在年輕時改變生活方式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永保青春,是人類原始的渴望,也因此抗老相關商品的熱度總是居高不下,尤其醫美產業蓬勃發展,在眾多療程當中,電波拉皮一直是很多人改善肌膚鬆弛的選擇,搭配基礎的日常保養,讓肌膚有機會由外而內的層層緊緻。經典療程 非侵入式緊膚科技電波拉皮會受現代人青睞的原因,最主要是避開了整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內流感疫情下降,惟鑑於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延後開打,入秋後社區仍持續有流感病毒活動及群聚等因素考量,經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流感防治組委員共同討論,建議提早實施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用藥措施,因此疾病管制署宣布,自11月1日起將「有發燒症狀之類流感患者,且家人/同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你快樂嗎?其實,憂鬱的人口比想像中更多,台灣憂鬱症盛行率約占總人口的8.9%,有200萬人符合憂鬱症狀,絕大部分憂鬱患者擔心自己被貼上標籤,或有藥物副作用而逃避就醫。專家建議,如果發現自己有憂鬱傾向,可透過非藥物方式調整情緒,有機會跳出憂鬱漩渦。   生活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