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發生 A 肝群聚感染 40 歲以下別吃生海鮮 | 健康達人網

發生 A 肝群聚感染 40 歲以下別吃生海鮮 健康達人網

台灣衛生環境良好,造就四十歲以下民眾籠罩在 A 型肝炎陰影中。疾病管制署宣告台灣發生 A 型肝炎群聚感染事件,19 名遍布全台的民眾經確診受到同一來源感染,經研判為生食海鮮造成,疾管署表示海鮮還是應熟食,烹煮也有技巧確認是否熟透,同時四十歲以下民眾建議自費接種疫苗,可保終生有效。

案例遍佈全台 最有可能生海鮮造成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根據署內監測資料自 2013 年五月就有密集 A 型肝炎感染案例發生,而今年 10 月到 11 月,則發生了 30 例,隨即透過傳統的疫情調查,結合對病毒樣本的基因定序追蹤感染的來源。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指出,30 人中有 23 人驗出病毒存在,其中又有 19 人的病毒,經過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協助基因定序後,確認是同一型病毒株,代表感染源是相同的。另外 7 人雖然沒有驗出病毒,但有驗出抗體存在,代表之前已經被 A 肝病毒感染過。

雖然透過基因定序確認是同一感染源,但疾管署長郭旭崧表示,案例遍佈全台,且時間已久,無法追查出源頭,以及是哪些餐廳感染。他解釋,A 型肝炎主要透過飲食傳染,潛伏期 15 到 50 天,在這之後發病,病患已經很難回億起是在哪裡吃下食物,也很難追蹤是哪些餐廳供應這些食材,就算能找到,同一批食材也已吃下肚或處理完畢。

發生 A 肝群聚感染 40 歲以下別吃生海鮮 健康達人網
▲很多人貝類海鮮會生吃或半生不熟時吃,但煮熟才能避免病菌感染。

生海鮮病原不止 A 肝

由於透過詳細的疫情調查,疾管署研判最有可能的情形是吃了半生不熟的海鮮而被感染。中研院士陳培哲說,年紀愈小感染病毒問題不大,既有抗體終生有效,症狀也很輕微,但年輕人感染就會有黃疸及尿液顏色混雜,年紀愈大病情愈嚴重,像這次 30 人中就有 25 人住院。由於 A 肝是透過食物或飲水傳染,環境衛生做得好不好影響很大。台灣與歐美國家一樣,因為環境衛生較好,民眾從小時候就少有機會感染到 A 肝病毒,在年紀最小的時候缺少了獲得抗體的機會,等到年紀較長才被感染,尤其合併 B 型、C 型、酒精型肝炎反而更危險,猛爆型肝炎而導致死亡率會提升。目前 50 歲以上民眾約八成都有抗體,65 歲以上九成五都有抗體,但 40 歲以下民眾不到一成有抗體。

蠔類(牡蠣)、蛤蜊及文蛤等貝類水產品,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陳婉青表示,貝類水產品建議烹煮至殼開啟後3至5分鐘再食用,這是因為雖然煮到開殼,但僅是靠外面的部份溫度達到 85 至 90 度的標準,中心溫度還在 70 度以下,因此需要多一點時間才能消滅病毒。食品藥物管理署並推廣「新手分高低」調理食物原則:食材買新鮮、手部洗淨再料理、生熟食分開處理、料理高溫達 70 度以上、保存時低溫 7 度以下。

發生 A 肝群聚感染 40 歲以下別吃生海鮮 健康達人網
▲食藥署推廣「新手分高低」調理食物原則。

此外民眾可以接種疫苗有效預防 A 型肝炎,自費接種 2 劑疫苗,中間間隔六到十二個月,費用大致在 2,400 至 2,800 元間,不過陳培哲強調,不要因為有了抗體就一直吃生的海鮮,因為除了 A 肝病毒還有其他的病原存在,例如諾羅病毒等,還是不能大意。相關資訊請參閱疾管署 A 型肝炎專頁,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首圖來源:© Riou/SoFood/Corbis)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寶寶的乳齒需要做好口腔清潔嗎?是否等長出恆齒再保養就好了呢?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提醒,寶寶的口腔保健習慣需要從小養成喔!雖然乳齒遲早會掉,但若乳齒蛀牙可能會影響恆齒的生長,甚至造成咬合不正的嚴重後果;此外,乳牙蛀牙的疼痛不適也可能會讓寶寶哭鬧、影響食慾等。因此,建議每天都要協助孩童清潔牙齒,以減少...

閱讀詳情 »

(source: youtube)   許多經歷過癌症的患者,多半都會因為要切除癌症腫瘤而失去了身體的某些部分,他們可能因為這些被切除的部位導致生活不能自理,還會因此減短壽命。這位罹患舌癌的病患,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切除下巴。卻因為這個醫學新技術有了全新的生活。   ...

閱讀詳情 »

圖片轉自每日郵報下同 一名41歲德州男子Adrian Ruiz日前帶一家人去海邊玩水 沒想到回家之後竟發高燒 他以為只是因為去海邊玩水著涼,吃了感冒藥就睡覺了 隔天他發現他的右腳有一點紅腫,但是礙於工作也沒有多想便去上班 沒想到在傍晚的時候他發現紅斑越來越大片 而且他走路甚至伴隨著嚴重的痛楚!嚇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