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皮膚乾,嘴唇乾,咽喉乾,光是喝水是沒用的,這些補水料理才能讓你水噹噹!

霜降正式到來,有沒有感覺到皮膚干?口乾?嘴唇乾?咽喉乾?其實這些都是秋天燥氣傷肺的表現哦,當務之急當然是及時補水啦,養好肺陰,皮膚和身體才會滋潤。要及時補水,當然不止喝水這一招,小編親測,就算喝到「水中毒」也達不到滋陰潤肺的作用哇%>_<%。試試下面這幾個食療小秘方吧,深秋滋補妥妥的!!!

 

蜂蜜檸檬水

皮膚乾,嘴唇乾,咽喉乾,光是喝水是沒用的,這些補水料理才能讓你水噹噹!

蜂蜜1瓶、檸檬1個、鹽

做法:

1)檸檬用水打濕,用鹽搓1-2分鐘。

2)用流水洗乾淨。

3)擦乾水分。

4)切薄片。

5)放進乾淨的瓶子裡。

6)倒進蜂蜜。

7)封口放進冰箱冷藏醃製5-7天。

8)取一片檸檬。

9)盛一勺蜂蜜。

10)衝入60-70度的溫水,攪勻即可飲用

 

薏仁牛奶粥

皮膚乾,嘴唇乾,咽喉乾,光是喝水是沒用的,這些補水料理才能讓你水噹噹!

薏米20g、粳米60g、牛奶200ml、蓮子15g、枸杞5g、糯米30g

做法:

1)備好食品材料:粳米、糯米、薏仁、蓮子和枸杞。

2)枸杞泡十分鐘左右,然後洗乾淨。

3)將薏仁、蓮子、糯米和大米分別沖洗乾淨。

4)除枸杞以外的食品材料全部放入高壓鍋內膽,並注入清水800毫升。

5)啟動高壓鍋煮粥檔。

6)解壓後,將枸杞與粥混合。

7)倒入200毫升的牛奶,攪拌均即可食用。

 

蘿蔔絲藕丸粉絲湯

皮膚乾,嘴唇乾,咽喉乾,光是喝水是沒用的,這些補水料理才能讓你水噹噹!

白蘿蔔半個、粉絲25g、油、鹽、藕丸、油菜、蔥、香油、胡椒粉、雞精

做法:

1)自己種的油菜,拔了兩棵

2)準備食材,蘿蔔、油菜洗淨,藕丸前面有做法的

3)白蘿蔔檫成絲,粉絲剪短洗淨,蔥切碎

4)鍋內加油,加蔥爆香

5)加蘿蔔絲翻炒至變軟,要多炒一會

6)加適量的水,加鹽調味

7)燒開,加藕丸煮開,加粉絲煮一會

8)加油菜

9)煮至油菜變色,加雞精、香油調味即可

 

紅棗花生黑米粥

皮膚乾,嘴唇乾,咽喉乾,光是喝水是沒用的,這些補水料理才能讓你水噹噹!

紅棗10枚、紅豆50g、黑米90g、糯米80g、花生25g、冰糖適量

做法:

1)準備原料

2)大米、黑米洗淨泡發1小時。

3)紅豆、花生洗淨,泡發1小時。

4)紅棗洗淨備用。

5)將大米,黑米放入電壓力鍋中。 6)放入紅豆,花生米。

7)再加入紅棗。

8)加入適量的清水。

9)放入適量的冰糖。

10)加蓋,調到煮粥檔30分鐘後,就可食用了。

 

酸辣蘿蔔丁

皮膚乾,嘴唇乾,咽喉乾,光是喝水是沒用的,這些補水料理才能讓你水噹噹!

白蘿蔔300g、胡蘿蔔200g、芝麻油、鹽、花椒、干辣椒、醬油、米醋、糖、尖椒

做法:

1)準備食材。

2)紅蘿蔔白蘿蔔切成小丁,加一小勺鹽醃一下。

3)醃出水份,倒掉不用。

4)鍋中放香油,加入干紅椒和花椒慢火炸香。

5)將炸好的香辣油澆在蘿蔔丁上。

6)加入三勺味極鮮,兩勺米醋,半勺糖。

7)加入糖。

8)加入尖椒段拌勻即可。

 

黑米饅頭

皮膚乾,嘴唇乾,咽喉乾,光是喝水是沒用的,這些補水料理才能讓你水噹噹!

黑米100g、麵粉1000g、酵母適量

做法:

1)黑米洗淨泡12小時,連水一起倒進料理機裡攪打兩個一分鐘。

2)麵粉和酵母放一起攪勻。

3)倒入黑米糊。

4)揉成麵糰。

5)發酵至原來的兩倍大。 6)取出排氣。

7)分成小份。

8)揉圓。

9)放進刷油的蒸鍋。

10)醒發20分鐘。

11)大火蒸25分鐘關火燜3分鐘即可。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好吃的東西不健康,健康的東西不好吃」,這是許多人對食物的觀念,確實有許多健康殺手隱身在美食中,反式脂肪便是其中之一。像是看電影一定要吃的爆米花,一包100公克就含有15克反式脂肪,吃不了幾口就會超過建議限制量!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蔡郁瑄建議,嘴饞時不妨吃水果...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blog.163.com)養生界一直有種說法,隔夜菜,特別是隔夜蔬菜不能吃,說隔夜菜中有大量細菌,而且亞硝酸鹽含量很高。真是這樣的嗎?如果超標,到底有多嚴重? 為了測測隔夜菜亞硝酸鹽的含量,實驗小組請杭州一家知名中高檔連鎖餐廳的廚師燒了4個菜:炒青菜、韭菜炒蛋、紅燒肉和紅燒鯽魚。4個菜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嘉義1名67歲阿嬤,出現血便現象已長達三個星期,且嚴重至肛門出現疼痛症狀,就醫檢查,醫師確診為罕見的肛門惡性黑色素瘤;嘉義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允中指出,透過腹腔鏡腹會陰手術切除病灶後,目前阿嬤恢復良好,且已順利出院。 阿嬤出現血便症狀 誤以為是痔瘡造成 這名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13歲男童,身高150公分,曾施打生長激素治療,也才長高5公分,家長轉而求助中醫,診斷發現早產導致腎氣不足,造成生長遲緩;透過中醫調理後,現在每個月都長高1公分以上。 腎氣不足 生長發育遲緩 收治個案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蔡佩怡指出,這名男童身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