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眼用類固醇藥水副作用ㄟ害? 醫師曝沒做到這件事才是真風險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眼睛出問題,但又怕點類固醇藥水不好?這是不少台灣人的刻板印象,眼科醫師表示,類固醇眼藥水在眼科是很常見並且被廣泛的使用,不論是單一使用還是合併抗生素使用的製劑,類固醇藥水並非不好,沒有做監測才是真正風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林育葳指出,類固醇在人體中是免疫系統反饋機制的一部分,有抑制發炎、抑制免疫過度反應、減少細胞增生等效果,直至今日,目前還沒有什麼能與它們作為速效抗發炎藥物相提並論。

事實上,人體本身也會製造類固醇,像皮質醇就是身體裡最重要的類固醇,它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可以調節或支持多種重要的心血管、代謝、免疫和體內平衡功能。

類固醇藥物是雙面刃,林育葳說,當長期使用的情況下,有可能會造成免疫抑制導致感染加重、青光眼、白內障等可能性,特別是使用眼用製劑、眼周注射及眼內注射的病患,必須定期檢查。

尤其是高危險族群,包括有青光眼病史、糖尿病、小於6歲兒童、結締組織疾病患者、角膜異常(如圓錐角膜)、高度近視、或已有眼睛感染疾病的患者,應謹慎使用類固醇,如果長期使用類固醇,更應該嚴密監測。

林育葳強調,類固醇眼用製劑在合理的使用下是很好而且很有用的藥物,但是瞭解其使用方式及可能的副作用是很重要的,在沒有相關病史及沒有眼部感染的情況下,使用一至兩個星期都算安全,不過還是要回診追蹤眼部情況、測量眼壓。

更重要的是,民眾要切記如對藥物不清楚時,並且沒有醫師的處方下,不要自行購買含有類固醇的藥物長期使用。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案例破百社區傳播近了? 陳時中露口風「現在壓力非常大」

染C肝後每4人有1人肝硬化! 一次搞懂免費篩檢、健保補助藥費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俗話說「冬天進補,春天打虎」,說的就是希望透過冬天進補補出好體力,來因應各種生活上的狀況,50、60年前甚至更早之前,由於生活物資並不富裕,營養的補充困難許多,久久才能吃一次肉,因此動物性蛋白質與部份胺基酸的攝取容易缺乏,需透過冬令進補幫助體質較虛的人補充營養,不僅為了體能改善,同時也幫助在物資缺乏...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看病免帶卡的「虛擬健保卡」今年擴大試辦以後,成效不錯,不但解決過去偏鄉、離島巡迴醫療時醫師難攜帶機器插卡、讀卡的困擾,在疫情期間更支援居家醫療、遠距醫療及視訊診療,讓健保署決定在明年3月再進一步擴大規模,甚至可能推出「健保Pay」一併解決民眾掏錢付費部分負擔的問題。 ...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參考資料來源:美國牙醫學會(ADA) 糖尿病患者當血糖控制不佳時,不僅會造成眼睛、腎臟、神經、心臟血管病變,連口腔健康也有關聯!依據美國牙醫學會(ADA)表示,糖尿病會增加罹患口腔疾病和口腔中出現其他症狀的風險,約有五分之一的牙齒脫落病例與糖尿病有關。 牙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一位已年過90歲的阿嬤因為發燒、嘔吐就醫,診斷為急性膽囊炎,且進一步檢查後發現阿嬤的膽囊及總膽管各有一顆約1~2公分的結石,醫師為她施行經皮穿肝體外取石術,成功將膽囊內及總膽管之結石全部移除。 8大膽結石症狀 恐因數量和大小不同而異膽結石是常見的疾病,通常是因為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