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眼用類固醇藥水副作用ㄟ害? 醫師曝沒做到這件事才是真風險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眼睛出問題,但又怕點類固醇藥水不好?這是不少台灣人的刻板印象,眼科醫師表示,類固醇眼藥水在眼科是很常見並且被廣泛的使用,不論是單一使用還是合併抗生素使用的製劑,類固醇藥水並非不好,沒有做監測才是真正風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林育葳指出,類固醇在人體中是免疫系統反饋機制的一部分,有抑制發炎、抑制免疫過度反應、減少細胞增生等效果,直至今日,目前還沒有什麼能與它們作為速效抗發炎藥物相提並論。

事實上,人體本身也會製造類固醇,像皮質醇就是身體裡最重要的類固醇,它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可以調節或支持多種重要的心血管、代謝、免疫和體內平衡功能。

類固醇藥物是雙面刃,林育葳說,當長期使用的情況下,有可能會造成免疫抑制導致感染加重、青光眼、白內障等可能性,特別是使用眼用製劑、眼周注射及眼內注射的病患,必須定期檢查。

尤其是高危險族群,包括有青光眼病史、糖尿病、小於6歲兒童、結締組織疾病患者、角膜異常(如圓錐角膜)、高度近視、或已有眼睛感染疾病的患者,應謹慎使用類固醇,如果長期使用類固醇,更應該嚴密監測。

林育葳強調,類固醇眼用製劑在合理的使用下是很好而且很有用的藥物,但是瞭解其使用方式及可能的副作用是很重要的,在沒有相關病史及沒有眼部感染的情況下,使用一至兩個星期都算安全,不過還是要回診追蹤眼部情況、測量眼壓。

更重要的是,民眾要切記如對藥物不清楚時,並且沒有醫師的處方下,不要自行購買含有類固醇的藥物長期使用。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案例破百社區傳播近了? 陳時中露口風「現在壓力非常大」

染C肝後每4人有1人肝硬化! 一次搞懂免費篩檢、健保補助藥費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國內疫情未趨緩,台北市政府今天舉行第四級警戒擴大管制兵棋推演,台北市長柯文哲上午主持會議時表示,做最壞的打算、最好準備。他也提到,要控制疫情,停課最容易,停班次之,「停工就不得了了」。柯文哲表示,北市本土個案至今超過2500例,是一年前沒想到的局面,去年4月30日市府曾兵推過一次,但經過一年及這兩週...

閱讀詳情 »

澎湖縣長賴峰偉昨晚公布一名案例,為一名50多歲女性,5月20日從高雄返回澎湖,目前已在加護病房插管,處於昏迷狀態。儘管縣府並未證實該婦女為確診者,但已針對活動場所進行消毒,並將陸續公布足跡。澎湖縣政府中午公布婦人足跡,她在5月20日搭乘華信航空347班次高雄往澎湖班機,縣府請同機前後3排14位旅客居...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顗喆/台北 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表示,為積極防治國內COVID-19疫情,針對中央機關、地方政府及醫療院所之防疫物資需求,均會全力支援並儘速供應,與地方政府共同攜手為守護第一線人員及國人健康而努力。據指揮中心統計,自今(2021)年5月3日至5月27日期間,已撥配一般...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呂怡潔 / 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266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89例,總計355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1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66例本土病例,為123例男性、14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