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眼睛太乾睜不開? 脈衝光治療壓出一堆油

眼睛太乾睜不開? 脈衝光治療壓出一堆油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冬季寒風徐徐,眼睛易感乾澀,尤其是年長者及長時間使用3C產品的族群更有感,常見淚水狂飆、視線模糊、眼睛癢、有異物感,即使眨眼或點眼藥水都無法改善,高雄51歲的陳太太一早睡醒睜不開眼,請先生協助點了眼藥水後,仍只能困難且緩慢張開雙眼,立即決定要聽從友人的介紹北上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眼科林人傑主任門診就醫,希望解決長期的乾眼困擾。

天冷眼睛越乾越難受 脈衝光治療緩解

陳太太表示自己長期受到眼睛乾澀、角膜發炎的痛苦,最一開始只要休息、眨眼就會恢復正常,不知何時已不能改善狀況,在家裡附近診所就醫搭配溫熱敷、人工淚液治療,仍不見效果,尤其天氣越冷越難受。北上就診時,雙眼紅腫、感覺剌痛有異物感、搔癢,且畏光、視力減退、角膜發炎,經林人傑主任診斷為瞼板腺功能障礙合併乾眼症,在門診以脈衝光治療,隔日即緩解不適症狀。

瞼板腺油脂凝結堵塞 導致發炎、乾眼症

「簡單來說,有點類似毛孔堵塞長痘痘一樣,嚴重的就容易發炎、長針眼或引發乾眼症等不適症狀。」林人傑主任說明,現在民眾使用電腦與手機的時間非常長,乾眼症人數快速增加,當瞼板腺內塞滿凝結的油脂時瞼板腺口被堵塞,許多年輕族群有此困擾,一般是因為清潔不當、老化、飲食過於油膩、賀爾蒙變化等原因造成,也可能是眼睛水份或油脂不足,需要補水或補油,另也可能是瞼板腺的皮脂腺受到堵塞,需要好好清潔及控油的狀況,真正的病因需診療後才能對症治療。

疏通堵塞油脂 脈衝光助穩定淚膜

醫療科技的進步讓治療乾眼症有新的選擇,脈衝光能增加瞼板腺分泌脂質的能力、融化眼部阻塞的油脂、降低引來蠕形螨的機率、抑制發炎、增加淚膜脂質層厚度以減少淚液蒸發速度。脈衝光治療之後,林人傑主任像給眼瞼做清粉剌一樣,將原本深藏在眼瞼內的油脂排出,疏通阻塞的眼瞼板腺、解決病人眼部乾澀疼痛痠脹的不適。林人傑主任表示,許多病人經過第一次治療就能大幅改善症狀,進行完整療程與積極配合治療追蹤,能幫助眼睛維持良好的亮眼效果,但預防保養勝於治療,提醒大家平時應做好眼部清潔,並為眼睛補水、補油與控油。 

控油補水不可少 護眼撇步要做到

如何為眼睛補水、補油與控油?林人傑主任表示,眼睛平常會分泌淚液與油脂以維持眼睛濕潤,當覺得眼睛酸澀時,透過眨眼或點人工淚液可改善,其他護眼撇步例如:

1.可減少使用3C產品的時間,用眼30分鐘至少休息10分鐘。

2.適當的溫熱敷,幫助放鬆眼球周邊肌肉組織,緩解睫狀肌,改善眼部疲勞,提升眼周邊血液循環、促進淚腺分泌淚液,疏通阻塞的瞼板腺。

3.不熬夜,飲食均衡,少吃刺激性食物,及避免長期配戴隱形眼鏡。

4.保持空氣濕度,在乾燥的環境可用加濕器或放一盆水。

5.眼部脈衝光,可以增加瞼板腺分泌脂質的能力、融化眼部阻塞的油脂、疏通瞼板線,且能抑制發炎。

長期在眼科服務的呂為朋專科護理師提醒,門診中經常見到許多民眾在就醫前,是先使用家中庫存、不知道放多久的眼藥水,直至無法忍受甚至嚴重導致角膜病變的程度才就醫,其實眼藥水也是藥,是藥就需依照醫囑使用,且眼藥水有保存期限,若過期、變混濁、變色,都請勿繼續使用,平時若透過使用溫熱敷、加強眼瞼清潔、人工淚液療效不佳,請盡速就醫,讓專業醫師診療後進行精準治療,可以更快速有效的解決眼疾困擾。

【延伸閱讀】

3C產品早晚用不停! 小心乾眼症找上門

冬天眼睛易乾澀灼熱 恐是乾眼症惹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7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芊聿/台北報導】烤肉潛藏健康危機,挑對食物也能降低致癌風險!國泰健康管理營養師羅心余建議,可從調整食材順序著手,先烤些蔬菜類來吃,如:四季豆、筊白筍、杏鮑菇、絲瓜、青椒等,再吃肉類及全穀雜糧類食物。   蔬菜中含豐富的膳食纖維不僅可以增加飽足感,也能穩定血糖;肉類可優先選擇...

閱讀詳情 »

【文/丁雅娜(新唐人亞太電視台)】杜拜的賽馬運動舉世聞名,每匹賽馬都得經過密集的訓練及頂級的照顧。日前杜拜1家公司首次把馬關在冒煙的櫃子裡,讓人不禁疑問是要做什麼呢?原來他們在對馬兒施行冷凍治療,利用低溫的旋轉霧氣來減緩肌肉痠痛,進行恢復治療,進而提高賽馬的比賽表現。   馬匹被關在1台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提升毛孩食安健康,SNQ國家品質標章在今年增設寵物食品類的審評認證,根據現行法規及參考國際上管理標準,確認從「品質管制」、「安全與衛生」、「產品特色」及「產品內涵」四大面向檢核犬貓的飼糧、機能性食品和處方食品,不僅率先成為台灣及亞洲第一個評選寵物食品的標章,目前已發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