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破除瘦身迷思!完全改變節食和食物的看法,用正確觀念健康增重而非減輕體重

破除瘦身迷思!完全改變節食和食物的看法,用正確觀念健康增重而非減輕體重

情緒性進食

我們都和食物有種情緒上的連結關係,這是人性的一部分。情緒性進食是利用食物讓自己心情變好的一種行為。人類是情緒性的動物,吃東西並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生理性飢餓感而已,也會利用食物來滿足我們的情感所需。一般來說,我們的情緒性進食反映了壓力或孤獨感等負面情緒,而不是像快樂這樣的正面情緒。這是我們一出生就學習到的習慣,在嬰兒時期,我們的初次進食或餵食體驗和父母的擁抱相互連結,所以我們開始把食物與安慰及安全感劃上等號;這些早期經驗塑造了我們對於食物和情緒之間關係的理解。

如何得知自己正在情緒性進食?以下列舉幾項你或許體驗過的方式:

*情緒性飢餓感來得突然,不會慢慢累積;感覺就像急需抓癢的癢感。

*你會渴望吃特定食物,像是披薩或巧克力。

*吃東西吃得心不在焉,即使沒有讓你分心的事物也會這樣。

*你真的很想吃東西,即使你現在感到充分的飽足感。

*情緒性飢餓感通常會讓你感到後悔、羞恥或有罪惡感。

但這些並非絕對正確的規則;如果你正專心於工作或正在看最愛的樂團表演,生理性飢餓感有時也會突然洶湧而來。你偶爾也會對特定食物有所渴望,因為你的身體知道它想要什麼樣的養分;你可能會在晚餐後仍想吃些點心,因為這是你培養出來的習慣,而且也有各種其他原因讓你在吃東西後會懷有罪惡感。(當然,有罪惡感不該是吃東西後的正常反應!)然而,這些例子還是可以作為參考的準則,讓你了解情緒性進食和因生理性飢餓感而進食之間有何不同。

情緒性進食的名聲向來不太好,會被視為軟弱、缺乏意志力或無法「控制情緒」。

但我認為我們不應這樣隨便地排斥情緒性進食,反而應該進一步了解背後來源和機制。畢竟,我們的心理及情緒健康和我們的生理健康一樣重要。就算不說,我想大家也都清楚,快樂對我們的健康十分重要。如果我們很健康,更有可能會感到快樂;反過來也是如此,快樂對我們的健康也有著重要影響。你越快樂,代表健康的時間就有可能持續得更久。根據科學文獻顯示,不快樂通常和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自殺和早逝的機率有著強烈關聯。快樂的人活得更久,也擁有較為強壯的免疫系統、循環系統及內分泌(荷爾蒙)系統;舉例來說,快樂的人比較不容易感冒,即使感冒也能較快康復。

食物在我們的快樂與心理健康狀態上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回想上一次你感到悲傷、快樂、有壓力或孤單的時候,我敢打賭,其中一定有食物的身影。食物能影響我們的心情,而我們的心情也會影響食物的選擇。了解食物會對我們的心情造成怎麼樣的影響,能幫助我們變得更快樂、更健康。

更為人熟知的一個例子就是「安慰食物」(comfort food):這是一種能同時滿足情緒和生理所需的食物。安慰食物的存在很合理,也已有研究人員在不同背景設定下對之進行研究。每個人所認定的安慰食物各有不同,這要依我們的成長背景、文化以及成長過程的經歷而定;但所有安慰食物的相同之處,就是對我們情緒狀態所帶來的影響。食物能夠幫助我們減輕壓力、孤獨、憤怒和憂懼等負面情緒。

壓力

壓力是因為情緒上或生理上經歷的挑戰性體驗,導致身體做出相應改變,企圖重建正常或穩定狀態的過程。情緒性壓力因子,也就是我們普遍認知的壓力事件,例如經歷分手、家族成員去世或失業等。生理性壓力因子則包括飢餓、睡眠不足、嚴重疾病、高熱或低溫等。

因此,壓力體驗可能會帶來情緒上或生理上的挑戰。透過身體因應壓力而產生的荷爾蒙,壓力因此能夠改變我們的進食模式並影響食慾;而在這些荷爾蒙中最重要的是:皮脂醇、腎上腺素以及去甲基腎上腺素。

孤獨感

搬出家裡、和親近朋友吵架、與伴侶分手以及其他無數類似情況,可能會讓人感到孤單且被孤立。在發生這些事件時,熟悉的食物所帶來的安慰,可能會特別具吸引力。

安慰食物能幫忙減輕孤獨感,因為這些食物會讓你聯想到特定人士以及你和對方的關係。身為人類,我們極需找到歸屬感,並與他人建立關係,甚至有人爭辯這也屬於人類基本需求的一種。我們想要避免孤單的感受,感到孤單或在人際關係上被孤立會對我們的身心皆有害,可能導致自尊心降低、憂鬱,甚至是生理上的疼痛感。

最新研究顯示,人們有時候會因為想要避免孤獨感,而尋求「社交替代物」(social surrogates)的幫助;可以是躲入奇幻小說的世界、寫日記或尋求食物慰藉。安慰食物是人們在孤獨之中尋求歸屬感的一種方式。雖然安慰食物會讓人聯想到快樂時光,卻幾乎只容許單人獨嚐,而不能與他人分享。有人認為,食物之所以成為安慰食物,是因為令人聯想到特定人士或場合,而這些聯想會不斷被強化,直到你每次吃進這種食物時,都會讓你想到某人或某件事。在一項研究中指出,安慰食物通常被認定為家族傳統、文化傳統、節慶時所吃的食物,或是能讓你想起家鄉滋味的食物。這些通常不是每天吃的日常食物,最完美的例子就是聖誕節大餐。如果你閉上雙眼,想像去年的聖誕節大餐,你的內心是不是會感到溫馨而快樂?我猜一定是這樣。

有人定義出四大類的安慰食物:懷舊食物、放縱食物、便利食物以及生理性安慰食物。一種食物甚至可以被分到不只一個分類中。

破除瘦身迷思!完全改變節食和食物的看法,用正確觀念健康增重而非減輕體重

本文摘自《不節食更健康:英國營養師帶你破除減肥迷思,善用直覺飲食,培養身體自癒力
【本文由時報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出入廟的禁忌:◎入廟前忌儀容不整、奇裝異服、濃妝豔抹,在殿堂忌喧嘩,高談闊論。◎入廟焚香前,應先淨手、淨口、淨心。◎入廟忌走中門,通常是入左邊的青龍,由右邊的白虎門出。◎除非獲得邀請,乩身禁止內殿起乩。◎點香時禁用嘴吹熄,或用手搧熄,輕輕搖晃火光自然熄為佳。◎掉在地上的香不可撿拾起來再用。◎插香男...

閱讀詳情 »

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清晨一杯茶,餓死賣藥人”,可見茶的保健功效非同一般。茶是古老中國流傳下來的一種飲品,很多人喜歡喝,它可以給身體補充一定的營養,還能起到解乏的功效。但是,關於喝茶,你也許還有很多不知道的知識。 茶葉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早在4700...

閱讀詳情 »

雞蛋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品,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還含有許多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雞蛋雖好,但吃得太多,反而會給身體帶來一些不良影響。 雞蛋中含有大量膽固醇,吃雞蛋過多,會使膽固醇的攝入量大大增加,造成血膽固醇含量過高,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加之,雞蛋中富...

閱讀詳情 »

1.1945年8月,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後的數十年裡,日本有關統計部門發現,癌症病發率低的人群中茶農與飲茶成癖者佔多數。2. 對百歲老人長壽調查中發現,有四成百歲老人長壽訣竅是一生嗜茶如命,有八成百歲老人有飲茶習慣。3.抗氧化試驗證實,一杯茶,300毫升,它的抗氧化功能相當於一瓶半的紅葡萄酒,相當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