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鼻水「共共流」? 30歲男驚見臺灣首例翼管神經瘤

鼻水「共共流」? 30歲男驚見臺灣首例翼管神經瘤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三十多歲的張先生,從小就有鼻過敏症狀,一吃東西不論冷熱,都會鼻水直流,吃藥、噴鼻噴劑都無法改善。張先生原想放棄治療,但看到侄子嚴重鼻過敏流鼻水,就診後接受翼管神經手術解決,重燃希望而就醫;經手術前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側翼管神經靠近翼顎窩附近有一個約二公分腫瘤,有如晴天霹靂,完全不知所措。

翼管神經瘤 臺灣首次報告第一例

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許原禎醫師表示,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許原禎醫師表示,翼管神經瘤全世界不到20例,這是臺灣首次報告第一例,相當罕見。長在翼管神經上的腫瘤屬於「神經髓鞘瘤」,把神經當作電線形容,神經髓鞘瘤就是從包覆銅線的絕緣層長出腫瘤,儘管神經髓鞘瘤多為良性,但若腫瘤持續長大,將壓迫周邊神經與血管,可能影響視力與顏面感覺,不僅更難處理,傷口也會更大,復原期更長。

開顱手術易留後遺症 兩階段微創避免神經傷害

根據文獻紀載,過去翼管神經瘤都採開顱手術,自鼻腔切開上頷骨頭,才能打開手術視野摘除腫瘤,但這方式傷口大,復原時間長,很容易造成感染,且可能有臉麻與視力衰退等腦神經受傷後遺症。

為了縮短病人復原時間並降低臉麻與視力副作用,許原禎醫師採兩階段微創手術。第一階段手術截斷翼管神經解決病人吃東西嚴重流鼻水過敏,同步為第二階段腫瘤摘除手術建立通道,避免傷害三叉神經與周邊組織,造成後遺症。

由後往前手術費工 病人術後復原困擾少

第二階段腫瘤手術,從前階段手術建立的通道,以內視鏡由後往前摘除腫瘤。許原禎醫師說,雖然由後往前手術比較費功夫,但透過微創手術保留原本黏膜組織,減少不必要的破壞,不但術後復原快,對病人日後生活比較不會造成困擾。

【延伸閱讀】

糖友的視力殺手! 選對治療揮別黃斑部水腫

「心臟癌症」很致命!北榮設互動展 籲自體免疫病患提高警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7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不要讓孩子長大後責怪您,您的責任重大呀!窩溝封閉,蛀牙就可以預防。窩溝封閉最佳時機是在6-8週歲。 一、六齡齒窩溝封閉宜在6-9歲做 什麼是六齡齒? 寶寶在6歲的時候,媽媽可以觀察寶寶牙列的最後面即在第二乳磨牙的後面萌出的牙,那個就是第一恆磨牙。第一恆磨牙在胚胎3-4個月左右牙胚開始形成,出生時開始...

閱讀詳情 »

許多人認為只吃菜不吃肉才會貧血,其實,不少植物性食物,不但含有鐵質,β胡蘿蔔素和其他養分,而且多半易於消化,很適合作為補血的食材!以下將介紹幾種常見的補血食物: 1. 南瓜——〝補血之妙品〞 被清代名醫陳修園讚譽為〝補血之妙品〞的南瓜,富含植物性蛋白質,胡蘿蔔素,...

閱讀詳情 »

黑頭導出液+暗瘡針刮 黑頭導出液會讓黑頭浮出來,再用暗瘡針刮就能把黑頭清除。這種方法也只能對付剛剛形成的黑頭,如果是頑固的黑頭,還得將表皮調開才能把黑頭擠出來。別說我們,就是美容院的所謂美容師也不一定能干好這技術活。不要以為這暗瘡針在臉上刮得越疼代表越乾淨,感覺疼痛并不是正常的現象,皮膚可是在受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