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端午吃粽子,別「粽」下牙齒大麻煩!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端午佳節大口吃粽,千萬別「粽」下牙齒大麻煩!牙科門診常發現,毎年端午節期間,有許多病患面對琳瑯滿目又香氣四溢的粽子,完全控制不住,於是大啖起來。結果一不小心慘劇發生,有的人假牙脫落,不慎把假牙吞下肚;還有的人牙齒斷裂、蛀牙發作,歡樂佳節竟然因此大掃興。

老人吃粽子要小心 假牙脫落、卡在喉嚨

粽子屬於高黏度的糯米食品,有的老人戴活動假牙,不慎被糯米黏住,假牙因此滑脫掉落;有的人猛力咬到較堅硬的粽子內餡,例如:香菇蒂頭、菜脯、花生、堅果等,可能瞬間就造成牙齒斷裂,以及牙齦疼痛等不適。

老人吃粽子必需很小心,由於咀嚼能力差,粽子內有許多內餡如火腿、肉絲、干貝等食材,無法完全嚼碎嚼爛,就囫圇吞進肚子裡,往往引起腸胃消化不良;萬一在吞食粽子的過程,因為老年人咽喉感覺遲鈍,肌肉收縮力減弱,吃這種食物,就容易滯留在咽喉,意外卡在喉嚨,甚至可能吃粽子被噎死。

吃粽子未徹底清潔 容易釀成蛀牙

除了老人,一般人面吃粽子也不能大意!面對粽子香噴噴的粽子,往往食指大動,無法抗拒,尤其是年輕人嗜吃甜滋滋的粽子,例如紫米豆沙粽、桂圓紅棗粽等,卻因未注意食用後要維持口腔清潔,結果因此發生蛀牙。

端午吃粽子,別「粽」下牙齒大麻煩!食用食物後,透過咀嚼無糖口香糖中和口中酸性,才不會因為牙齒過度酸化,意外釀成蛀牙。

為什麼吃粽子會釀成蛀牙?無論吃任何鹹食或甜食,由於食用後口腔酸性會馬上飆升,如果未立即嗽口或刷牙,食物會分解產生酸性產物,造成酸蝕作用,慢慢的溶解牙齒琺瑯質脫落(即稱脫鈣),至深入象牙質層時就形成坑洞,即變成蛀牙。

吃完粽子把握黃金時間 多咀嚼無糖口香糖 

避免蛀牙發生,口腔保健不可馬虎,最好是每次吃完粽子後就刷牙,若場合或時間不適合,可把握食用後10至20分鐘的黃金時間,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酸性,不僅可以抑制牙菌斑等酸性物質的生成、更可清除齒縫殘渣與齒面黏膩感,幫助牙齒再礦化,達到潔牙保健的作用。

吃粽子別忘護牙 有異狀就診治療

最後提醒,粽子雖然美味誘人,如果是老人、正在進行牙齒治療的人,要特別注意,除了不要吃太多,容易消化不良,還有咬食不要太用力,咀嚼次數要足夠再吞食,以及吃完粽子後,記得要刷牙。如果在外面刷牙不方便,不妨透過咀嚼無糖口香糖中和口中酸性,才不會因為牙齒過度酸化,意外釀成蛀牙。如果發現牙齒有異狀,應該立即至牙科就診並加以治療,避免牙齒成為端午佳節的犧牲品。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小朋友居家意外事件時有所聞,但被惡犬咬穿頭顱致顱骨骨折,頭顱受嚴重創傷者較罕見。一名1歲2個月大的小弟弟,在家附近慘遭比特犬攻擊,送到醫院時頭部已被咬到變形、左右兩側各有10公分撕裂傷且腦漿外滲。 犬隻攻擊幼童重度傷害 53%是家犬攻擊 台東馬偕醫院神經外科古和書...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偏頭痛是神經內科很常見的疾病,與壓力導致的偶發頭痛相比,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頭痛。60%病人頭痛發作時侷限在頭的一側,因此稱為偏頭痛。台灣研究結果發現,台灣人偏頭痛盛行率是9.1%,而女性偏頭痛率高達14.4%,男性則是4.5%。 偏頭痛發作前恐出現憂鬱、胃口改變等...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周先生退休後長期窩在家抽菸、喝酒,飲食不忌口又不愛運動,屢勸不聽。直到某天昏倒送醫緊急開刀住進加護病房,才知道血壓飆高導致腦中風,也有心臟病。這些起因都是缺乏健康識能又忽略疾病警訊、健康檢測的重要性,讓無聲慢性病影響身體健康。 10大死因中 半數與三高密切相關 1...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長假結束後,大部分的孩子都期待能和同學見面、學習新知,然而卻有少數孩子畏懼上學,甚至連校門口都無法踏入,有可能是「拒學」現象。典型「拒學」表現是,假期結束後一到上課時間就出現頭暈、肚子痛、無法上學,去看病又無大礙、回到家中不舒服的狀況就會快速減輕。 「拒學」對上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