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端午吃粽子,別「粽」下牙齒大麻煩!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端午佳節大口吃粽,千萬別「粽」下牙齒大麻煩!牙科門診常發現,毎年端午節期間,有許多病患面對琳瑯滿目又香氣四溢的粽子,完全控制不住,於是大啖起來。結果一不小心慘劇發生,有的人假牙脫落,不慎把假牙吞下肚;還有的人牙齒斷裂、蛀牙發作,歡樂佳節竟然因此大掃興。

老人吃粽子要小心 假牙脫落、卡在喉嚨

粽子屬於高黏度的糯米食品,有的老人戴活動假牙,不慎被糯米黏住,假牙因此滑脫掉落;有的人猛力咬到較堅硬的粽子內餡,例如:香菇蒂頭、菜脯、花生、堅果等,可能瞬間就造成牙齒斷裂,以及牙齦疼痛等不適。

老人吃粽子必需很小心,由於咀嚼能力差,粽子內有許多內餡如火腿、肉絲、干貝等食材,無法完全嚼碎嚼爛,就囫圇吞進肚子裡,往往引起腸胃消化不良;萬一在吞食粽子的過程,因為老年人咽喉感覺遲鈍,肌肉收縮力減弱,吃這種食物,就容易滯留在咽喉,意外卡在喉嚨,甚至可能吃粽子被噎死。

吃粽子未徹底清潔 容易釀成蛀牙

除了老人,一般人面吃粽子也不能大意!面對粽子香噴噴的粽子,往往食指大動,無法抗拒,尤其是年輕人嗜吃甜滋滋的粽子,例如紫米豆沙粽、桂圓紅棗粽等,卻因未注意食用後要維持口腔清潔,結果因此發生蛀牙。

端午吃粽子,別「粽」下牙齒大麻煩!食用食物後,透過咀嚼無糖口香糖中和口中酸性,才不會因為牙齒過度酸化,意外釀成蛀牙。

為什麼吃粽子會釀成蛀牙?無論吃任何鹹食或甜食,由於食用後口腔酸性會馬上飆升,如果未立即嗽口或刷牙,食物會分解產生酸性產物,造成酸蝕作用,慢慢的溶解牙齒琺瑯質脫落(即稱脫鈣),至深入象牙質層時就形成坑洞,即變成蛀牙。

吃完粽子把握黃金時間 多咀嚼無糖口香糖 

避免蛀牙發生,口腔保健不可馬虎,最好是每次吃完粽子後就刷牙,若場合或時間不適合,可把握食用後10至20分鐘的黃金時間,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酸性,不僅可以抑制牙菌斑等酸性物質的生成、更可清除齒縫殘渣與齒面黏膩感,幫助牙齒再礦化,達到潔牙保健的作用。

吃粽子別忘護牙 有異狀就診治療

最後提醒,粽子雖然美味誘人,如果是老人、正在進行牙齒治療的人,要特別注意,除了不要吃太多,容易消化不良,還有咬食不要太用力,咀嚼次數要足夠再吞食,以及吃完粽子後,記得要刷牙。如果在外面刷牙不方便,不妨透過咀嚼無糖口香糖中和口中酸性,才不會因為牙齒過度酸化,意外釀成蛀牙。如果發現牙齒有異狀,應該立即至牙科就診並加以治療,避免牙齒成為端午佳節的犧牲品。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 日抽2包菸,心肌梗塞找上門!菸齡逾20年的林先生每日一定要抽2包菸,雖曾嘗試戒菸卻因缺乏耐心而放棄,近日因心肌梗塞做了心導管手術,一條冠狀動脈還被放入支架。醫師警告他若再不戒菸,2條冠狀動脈壽命將會跟著縮短。經過6個月的戒菸門診治療,終於戒菸成功,擺脫隨時猝死的夢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結婚多年的陳先生懷疑太太出軌,只要太太晚幾分鐘回家,就會時常口出惡言,甚至還曾動手勒頸,最嚴重時還曾把另一半載到偏僻地點,拿刀威脅殺光全家。醫師表示,這是典型的「嫉妒妄想」,避免憾事發生,建議夫妻都要一起進行諮詢治療,避免憾事發生。 「嫉妒妄想」常發生在內向的人身上...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今年冬天雖然是暖冬,但天氣說變就變,不僅流行感冒盛行,腸病毒也可能提早來襲,面對多變的天氣,寶寶的保護力顯得格外重要。特別是對剛滿一歲,正準備換奶的寶寶來說,該如何幫他們選擇適合奶粉,維持像喝母乳一樣的保護力,更是爸媽的重要功課。其實,想要寶寶有好的體質、強壯的保護力...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季節交替,氣溫濕度的改變幅度較大,若出現心情煩躁導致失眠、亂花錢行為,可能是季節過渡期導致躁鬱症惡化的表現。精神科醫師提醒,憂鬱、躁鬱等精神疾病困擾的朋友在季節交替之際病情容易波動,建議民眾多出外走走、適度照光,保持適當的晝夜及生活節律是保養之道。 勿停藥物 應規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