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友擺脫變胖、低血糖風險 大功臣是腸泌素

糖友擺脫變胖 低血糖風險 大功臣是腸泌素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三十多歲陳小姐在確診糖尿病後,擔心高血糖可能會傷腎造成終身洗腎,因而嚴格遵從醫囑,規律用藥,血糖下降的很漂亮,回到正常範圍,但體重機的數字卻讓她笑不出來。

因為她竟然在短短一兩個月,體重從原55公斤激增至近70公斤,整個人像是吹氣球一般的胖了起來,身材尺寸大了2、3號,回到南部老家,媽媽看到她模樣,當場傻眼,直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怎會將自己變的這麼胖」。

傳統降血糖藥物易發生體重增、低血糖風險

規律服用降血糖藥物,血糖穩定了,但體重卻狂飆,這令許多糖尿病患陷入兩難!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謝安慈指出,糖尿病初期,最明顯症狀為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用藥之後,血糖獲得控制,但有些人體重扶搖直上,如果因此而自行減少藥量,會讓病情更為惡化。

謝安慈主任解釋,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有三多,多吃、多喝、多尿。服用傳統口服降血糖藥物,血糖下降,但容易出現低血糖,這時肚子更餓,更會想亂吃東西,當然就容易變胖。

謝安慈主任強調,如果人胖一些,還可透過飲食、運動,慢慢讓體重下降,但如果出現低血糖,則相當可怕,除了脾氣變暴躁,沒有耐性,嚴重時還可能昏迷、心律不整,大幅提高了死亡風險。

針劑腸泌素減少低血糖風險、抑制食慾

謝安慈主任說,服用傳統降血糖藥物,要讓血糖降的剛剛好,確實有些難度,如果不慎出現低血糖,可能連走路、開車都成問題,一不小心就暈倒摔跤,不少人經歷過一次,就被嚇到,要求醫師換藥。

根據臨床治療指引,如果糖友服用口服藥物,有容易低血糖、體重變重的現象,或是已經服用兩種以上口服降血糖藥物,仍難以讓糖化血色素達標,就建議在醫師評估下,改換胰島素針劑或是腸泌素針劑。

謝安慈主任指出,腸泌素是小腸分泌的賀爾蒙,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罹病時間越久,體內分泌的腸泌素就會逐漸減少,實驗證實,在補充腸泌素之後,可以穩定血糖,還可減少低血糖風險。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腸泌素還具有抑制食慾的效果,讓患者大腦產生飽足感,不會一直想吃東西,解決了長久以來,糖友容易發福的窘境。

糖友腸泌素治療新選擇!  一週一次控糖效果佳 

不過,國人對於針劑的接受度一向不高,除了細長的針頭讓人產生恐懼感,也覺得每天打針相當不方便,謝安慈主任指出,確實有不少病人就是怕打針,當然自己不敢操作,如果每天至醫療院所,又覺得麻煩。

所幸隨著藥物製作越來越精進,針劑腸泌素從原本的一天兩針變成一天一針,最新劑型為一週打一針,謝安慈主任說,一個星期只要打一針,方便許多,大幅提高糖友的治療意願。

「針劑腸泌素提供糖尿病友在治療上的另一項選擇。」謝安慈主任說,腸泌素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還可減少低血糖、體重增加等副作用,只要對病友有好處的藥物,都應該被列為評估名單中。

謝安慈主任呼籲,糖尿病除了靠藥物控制外,糖友們應從自身做起,多注意飲食、保持規律運動及配合醫囑。若有治療相關問題,可積極與醫師溝通,才是與糖尿病和平共處之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4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新生兒涵涵,每次吸奶都很用力,甚至會用上下牙齦去咬,讓媽媽哺乳時,感到非常疼痛,到醫院進行新生兒預防注射檢查時,發現有舌繫帶緊縮的問題;經過手術治療,解決媽媽哺乳疼痛的問題,也讓涵涵免於日後吞嚥、說話障礙的困擾。舌繫帶緊縮 影響發音、說話台北慈濟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陳克琦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暑假期間,適逢旅遊旺季,據外交部觀光局公布的資料顯示,國人出國的人數逐年攀升。不少人想賺些外快,因而在出國時購買醫藥用品,再自行至網站販售,殊不知此行為已觸法!個人網路賣藥恐挨罰根據食藥署106年1-7月統計,查獲透過網路販售未經核准,擅自輸入的日本藥品佔最大宗,例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梅志銓報導)腰椎、脊椎疼痛,有時不見得是骨刺造成。台中榮總泌尿外科主任裘坤元表示,門診曾遇到患者因腰椎、脊椎疼痛就醫,以為是骨刺。檢查發現,竟是攝護腺癌轉移造成,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有攝護腺癌,當出現疼痛症狀,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頭。攝護腺癌骨轉移 好像「針在揻」裘坤元主任指出,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天氣炎熱,許多民眾會來杯珍珠奶茶、手搖杯飲料消暑,這些飲料會傷腎嗎?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表示,過去新聞曾爆出有不肖業者為了讓珍珠粉圓更Q彈,製造珍珠粉圓時加入毒澱粉「順丁烯二酸」,國外動物實驗已發現,這種「順丁烯二酸」帶有腎毒,若有不肖廠商重施故技,對腎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