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友隨意加減藥 恐因血糖高低波動傷心腎

糖友隨意加減藥 恐因血糖高低波動傷心腎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日前有一名年約50歲女性糖友在放縱大餐後,未量血糖便自行加藥,隔天早上家人發現這位婦女躺在床上叫都叫不醒,送醫時才得知病友因攝取過量的糖尿病藥物,而需較長的代謝時間,到了半夜反而變成低血糖,所幸家人及時發現才沒釀成悲劇。

自行加減藥物 會造成血糖高低波動

高醫大附設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內科李美月主任說,在診間遇到不少糖友會自行決定加藥或減藥,如吃完大餐就決定多加一兩顆糖尿病用藥,以求心安,或是覺得自己沒吃什麼或不想吃太多藥,就自行減藥量。這種自行加減藥物的行為,反倒會造成血糖高低波動,過高或過低的血糖就像一波波海浪,持續衝擊血管內壁的細胞造成傷害,長期恐導致腎臟病變、心血管併發症等,更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血糖控制不佳 心、腦、腎會引起病變

李美月主任比喻,糖友的血糖如控制不佳,體內就像是一杯濃縮果汁,若是長期血糖沒有得到穩定控制,內臟如心、腦、腎長期浸泡於糖水裡而引起病變,可能會因為腎臟病變,而引起蛋白尿或大、小血管病變等。糖友除了多喝水,拒絕飲料,以增加糖代謝外,也要依循醫師處方,按時服用治療藥物。

DPP4+SGLT2抑制劑 降糖護心保腎、副作用低

李美月主任提到,為幫助糖友長期控糖,目前已有健保給付的口服複方新藥,也就是將DPP4抑制劑與SGLT2抑制劑兩種成份合併成一顆,一天一顆,能幫助降糖,且低血糖副作用低,同時透過血糖控制達到護心保腎的效果,對於因工作繁忙而常忘記服藥,或血糖長期控制不佳的糖友是另一個選擇。

口服複方藥物便利性提高 害怕打針替代方案新選擇

相較於20年前,糖尿病治療只能增加單方藥物劑量,增加服藥顆數和次數來追求控糖達標,現今的口服複方藥物相對來說便利性提高許多,也是目前能解決較多糖尿病致病原因,利於糖尿病的長期控制。李美月主任補充,若糖友本身糖尿病控制狀況較差,常見需搭配胰島素針劑治療,若是害怕打針的人,可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替代方案,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組合。

定時定量服藥 飲食與運動多方面控糖

李美月主任最後也提醒糖友,應長期維持血糖穩定,定時定量服藥,切勿自行加減藥量,同時搭配飲食與運動等多方面控管照護,可能在未來的20至30年間,有機會不需使用到針劑治療,而透過口服複方藥物的替代選擇,也能達到穩定的血糖控制。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5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50多歲婦女,常常做家事必須彎腰,導致長期有腰痛的現象,且嚴重至影響臀部、大腿後側都會造成僵硬,有時輕微轉身都無法順利轉動;就醫檢查後發現,她的腰部脊椎僵直,且骨盆活動度差,尤其腰椎第5節棘突意外的突出。患者直到透過X光檢查後,才確診為腰椎第5節椎弓解離所導致;開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民眾常有手指僵硬的情形,尤其面臨天氣寒冷時,症狀更為加劇;鹿港基督教醫院職能治療師謝渝婷指出,主要是因天氣冷,促使血液循環變慢,加上大多數人的活動減少,才會促使手指的靈活度降低,甚至感到麻痛的感覺。想要舒緩手指麻痛的感覺,其實可透過簡單的手指操舒緩症狀;謝渝婷說,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飲食控制不佳,往往是造成糖尿病腎病變的主要原因;營養師建議,糖尿病人若是出現腎臟病變,最好是能攝取低蛋白飲食,可利用低蛋白澱粉的食物如冬粉、米粉、地瓜粉、藕粉等,增加熱量攝取,以避免腎病變惡化。台北中山醫院營養組組長林素貞營養師指出,臨床上常發現糖尿病腎病變出現在多年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花蓮一名八十五歲阿嬷,日前因全身浮腫、呼吸急促,出現神智不清現象,且心跳一分鐘只跳20-30下,趕緊被家人送至花蓮醫院治療;院方以暫時性心律調節器來改善心臟衰竭的問題,同時測毛地黃血中藥物濃度並無偏高,研判心跳過慢是因為心臟傳導系統因老化而出現問題,得置放永久性心律調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