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患腳麻不要拖 嚴重恐截肢

糖尿病患腳麻不要拖 嚴重恐截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糖尿病患者除了注意控制血糖外,每年至少得進行一次足部檢查,主要是因糖尿病合併大小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等風險,一旦不小心造成傷口,多半毫無知覺;開業診所院長王舒民指出,加上血管病變使得下肢循環差,傷口不容易癒合,就容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嚴重可能截肢,不得輕忽嚴重性。

間歇性跛行 末梢麻痛反覆發作

所謂下肢循環不良,患者會出現末梢麻痛、局部溫度偏低且顏色偏白,脈搏也會跟著薄弱,屬於周邊動脈狹窄疾病;王舒民醫師表示,當患者走一段路後,血液循環到末梢組織量變少,腳會有麻痛現象,但休息過後,血液供應正常,麻痛感消失,又可以繼續走路,又稱為間歇性跛行。

治療周邊動脈狹窄 可先採藥物治療

王舒民醫師進一步說明,經由血管超音波確診為周邊動脈狹窄後,治療上,可先採以藥物治療,若效果不佳,則建議透過血管導管、支架等治療,避免循環不佳導致嚴重病症,因當周邊動脈狹窄變嚴重時,患部會出現色素沉澱,且因循環不足,指甲和毛髮生長會出現脫落現象,一旦小傷口演變大傷口,這時遭細菌感染,就會變成敗血症。

有症狀盡早就醫 以免截肢造成遺憾

周邊動脈狹窄和冠狀動脈狹窄類似,同樣會有局部疼痛現象,只是表現方式不同;王舒民醫師呼籲,嚴重的周邊動脈狹窄問題,有時為了保命,就必須由外科介入處理清創,嚴重時甚至需要截肢,因此有相關症狀出現時,應盡快就醫治療,以免造成遺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9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toutiao.下同) 揉腹保健法又稱為「內壯法」,即通過一整套簡單有序的輕柔按摩方法,使內臟元氣匯聚,氣血運行通暢,而達到「內氣強壯」的目的。 本套揉腹法與一般的局部揉腹方法不同,該方法可以全面的打通中、下二焦,聯通整個腹部的經絡,健身效果非凡,故此得名「仙人揉腹」。 據雍正年間長白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民眾可透過128切電腦斷層掃描找出病灶,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並且針對早期肺癌、大腸癌、高血壓、糖尿病及全身血管病變、多重創傷、骨骼及軟組織等疾病等治療。」桃園地區開業醫院醫務部黃文豪主任表示,105年01月19日起,南桃園民眾有機會接受先進的放射腫瘤電腦斷層健檢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根據國健健署統計,心血管疾病已連續27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每年約有5萬多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心衰竭與腦中風等,死亡率相當高,平均每天140人死亡。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為能防範心血管疾病上身,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有血管清道夫之稱的藍藻,也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國內發現首例茲卡病毒感染個案!一名泰籍男性於上周入境桃園機場時,在發燒篩檢站被攔檢,血液檢驗確認感染茲卡病毒,為國內首例。疾管署指出,茲卡病毒去年開始橫掃中南美洲17國,增加當地嬰兒畸形風險,建議懷孕婦女暫緩前往流行地區。 首例茲卡病毒個案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指出,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