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患腳麻不要拖 嚴重恐截肢

糖尿病患腳麻不要拖 嚴重恐截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糖尿病患者除了注意控制血糖外,每年至少得進行一次足部檢查,主要是因糖尿病合併大小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等風險,一旦不小心造成傷口,多半毫無知覺;開業診所院長王舒民指出,加上血管病變使得下肢循環差,傷口不容易癒合,就容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嚴重可能截肢,不得輕忽嚴重性。

間歇性跛行 末梢麻痛反覆發作

所謂下肢循環不良,患者會出現末梢麻痛、局部溫度偏低且顏色偏白,脈搏也會跟著薄弱,屬於周邊動脈狹窄疾病;王舒民醫師表示,當患者走一段路後,血液循環到末梢組織量變少,腳會有麻痛現象,但休息過後,血液供應正常,麻痛感消失,又可以繼續走路,又稱為間歇性跛行。

治療周邊動脈狹窄 可先採藥物治療

王舒民醫師進一步說明,經由血管超音波確診為周邊動脈狹窄後,治療上,可先採以藥物治療,若效果不佳,則建議透過血管導管、支架等治療,避免循環不佳導致嚴重病症,因當周邊動脈狹窄變嚴重時,患部會出現色素沉澱,且因循環不足,指甲和毛髮生長會出現脫落現象,一旦小傷口演變大傷口,這時遭細菌感染,就會變成敗血症。

有症狀盡早就醫 以免截肢造成遺憾

周邊動脈狹窄和冠狀動脈狹窄類似,同樣會有局部疼痛現象,只是表現方式不同;王舒民醫師呼籲,嚴重的周邊動脈狹窄問題,有時為了保命,就必須由外科介入處理清創,嚴重時甚至需要截肢,因此有相關症狀出現時,應盡快就醫治療,以免造成遺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9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現代社會噪音汙染嚴重且3C產品過度氾濫,不僅對視力造成影響,就連聽力的危害也日益嚴重。在使用手機、平板追劇或聽音樂時,為了讓自己更有臨場感,配戴耳機成為近年來最普遍的方式,但很多人會不自覺將耳機音量放大,尤其是身處吵雜的公共場所,如此一來,過大的音量將導致聽覺系統受到影...

閱讀詳情 »

久坐不動心臟無力,頭昏腦脹,且小腿要嘛老是「冒青筋」,要嘛總是鬧水腫,該怎麼辦?許多人的第一做法就是「問古歌(google)」,再從運動、按摩和飲食等方法中篩選出自己喜歡的去試試看,但中醫師表示,養生其實可以更簡單,平日常常「墊腳尖」就能一次解決上述煩惱,達到預防保健的效果! 閒來無事,墊墊腳尖吧!...

閱讀詳情 »

想要鍛鍊下半身肌力、促進循環代謝、雕塑曲線,就會馬上聯想到「深蹲」,包括許多知名女藝人都是深蹲的愛好者,包括天后蔡依林、房思瑜,以及好萊塢女星珍妮佛.勞倫斯等,都在練深蹲。知名部落格主「健美女大生」,同時也是體能教練的袁開昀,將為大家揭開「一定要做深蹲的7個理由」! 深蹲是塑身、減肥、重訓之王 健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所界定之高齡化社會,係指當65歲以上老人,其人口數比率達到總人口數7%;而台灣在2017年達到14%,於2018年,老人人口比例將超過14%,進入「高齡社會」;據推估至2026年老人人口比例超過20%,達到「超高齡社會」的標準。相較於歐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